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编小学历史新课本,分课叙述一件件重大的史实: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本国的和世界的。第一册教材三十课,第二册教材二十八课,每周二教时。基本上每一教时要教完一课内容,时间是十分紧凑的。历史教学,既不能干巴巴讲几条历史要点;也不能以讲故事来代替历史教学,而忽略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应该既要把史实讲得生动具体,又要扣紧时代演变、朝代更替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揭示课文中包涵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历史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历史事件、时间、原因、结果等要素上,使得历史教学变成了枯燥的史实记忆,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历史只有靠记忆才能学好的原因。但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应侧重创新式思维的培养,从思维引导入手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思考,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历史教学,从思维创新入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历史教学从史实记忆到思维提升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中外历史考试的对比,提出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把立足点定位在"今",启发人们如何去做,去如何把握未来,而不是仅仅了解历史。历史教学应该围绕"今"来学习历史,围绕"今"来进行教学,至于历史史实本身,可以适量淡化;在教材的处理上应进行大胆取舍,大胆补充,积极贯彻课改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岳麓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课教学难度比较高,难在跨度大、容量多、线索乱和对主要史实的取舍不易等方面,用3个课时完成课标提出的三个要求比较困难。本人依据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用4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完成“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帝王式总统的诞生》一课为拓展型历史课,结合美国历史,围绕美国总统行政权力扩大的历史史实,我从概念和史实入手开展教学。一、从历史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学需要从概念入手,促使学生对概念进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这些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网络结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应让学生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而用联想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它也是对中学历史教学中长期重记忆、轻理解,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状况的一种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细节教学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等描写和陈述,能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使其能从细微处发现认识历史的不同视角,甚至能对历史真相有进一步的解读。历史细节灵活生动,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史实,有时是史实的某个侧面,或只是某个瞬间、某个画面[1]。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有义务挖掘历史细节,让学生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真实的历史。笔者试以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抗美援朝”一课为例,探讨历史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缘起:用好教科书这一教学资源人教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一课,在"孔子和早期儒学"一节的叙述中选用了《孔子讲学图》。这幅图传递了怎样的历史信息,与文字表述有什么关联?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都未做介绍,《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上也没有选这幅图。为了用好用足教科书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明白这幅图片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我到市图书馆查阅美术专著,而馆藏的美术专著上也没有这幅图片。我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历史教学指导思想的文章,很受启发。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给同学以基础历史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结合的主要方式是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去分析史实,对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做出理论的概括,再把理论溶解在史实的讲述里面。具体到一个课题的教学,便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形成观点,确定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观点统率材料,对史实进行具体的、有分析的讲述,观点体现于对具体史实的讲述和分析中,来实现教学目的”(史群:《谈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1961年第8、9期合刊)。当然,为了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引导同学对史实进行概括,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谈到什么是中学历史课的基础知识问题,不能脱离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的特点去理解。我认为中学历史课的基础知识,应当是具体的、系统的和规律性的,它包括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是具体的知识。历史课的具体知识,就是由那些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过程等具体的历史现象构成的基本史实。历史教学领域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历史材料有所不同。教学中的史实,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做过科学整理的,是依据一定的选材原则而选择的,它吸收了当前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讲求史论结合、以史代论,用史实、史料说话;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因此史料来源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 不少教师抱怨教学时间都不够用,根本没有时间做教学研究。也有教师提出教师责任就是教学,没有做研究的义务。其实,教学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教学研究不过是留心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开展史料教学,运用史料渗透历史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分析史料,从中获取历史知识背景以及发生时间,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感受到史料中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结合史料内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快速理解史实,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立意”指学习一节历史课前老师确定要传递给学生价值观,或者是能够对现实生活有实际借鉴功能的内容、规律。没有教学立意的历史课堂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堆砌,有教学立意的课堂才是有灵魂的课堂。因此,课堂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应该是立意,立意是一节历史课现实价值体现。一、立意依据的史实要准确、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在掌握史实基础上,需要概括,分析和综合,而联想——比较——判断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历史教学的复习过程中更应如此。 课例(一) 师:司母戊大方鼎有什么特点? 生:一、它的体积大,现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二、它是青铜器精品,鼎上装饰简单的图案,说明  相似文献   

16.
邵红侠 《考试周刊》2014,(2):127-128
<正>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在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素养方面有很大作用,作为历史教师,我追求的目标是:创造魅力课堂,传递德育力量,提升学生素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懂得有关史实的基本观点,又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品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的特点概括地说:一史、二论。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有一定的空间、时间、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这四个基本原因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论,简要地说,就是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总结历史。为此,历史课教学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1、历史课是以人的活动和史实为中心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这就是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以生动活泼的讲述感染学生,也就是“再造形象”。如讲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去引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正视历史,尊重事实,让理性的思维伴随着深动的史实一同走入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下课了,学生们纷纷议论着“在戊戍变法中最值得钦佩的”谭嗣同。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激发了,《谭嗣同》的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抚案静思:从《谭嗣同》的教学中是不是可以模索一点小学历史教学的门道呢?我思考着,思考着,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今后注意。一、孩子们年幼少知,必须用具体的史实进行教学,让历史事实来说话。教学的具体性是教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具体的史实,才能使学生掌握确切的历史知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南高师历史教学法会议在衡阳召开。讨论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1.对“三个面向”的理解;2.它给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3.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4.在对比实验中逐步建立中国式的历史教学体系。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者的理解,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是统一的整体。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1)“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要为现代化服务;(2)“世界”就是教育的质量,要用世界的高水平来衡量,教育的改革要注意世界的新动向;(3)“未来”就是教育工作的周期比较长,要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人才。同志们深切感到,“三个面向”对我们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