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乐 《现代语文》2006,(12):26-29
考诸史籍,魏晋人常说“汝颍固多奇士”,“豫州人士半天下”语。这些被时人所称颂的“奇士”,多依靠其才能入仕为官,通显于魏晋,子孙得其荫资,也能够累世为官,成为世族。颍川地区在这一时期就出现过多个名的世家大族。如颍川苟氏、陈氏,自汉末至魏晋冠冕相继,家族势力布列朝廷。又如颍川庾氏,在东晋时继琅邪王氏之后与司马氏皇权共天下,权倾朝野。再如颍川长社钟氏,兴自两汉,  相似文献   

2.
北宋寿州吕氏家族成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州吕氏家族起自吕龟祥安家寿州,经过两宋的繁衍迁徙,家族发展势倾朝野,学人辈出,数代兴盛。梳理其家族世系对于充分认识吕氏家族的为官、为学及其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文就吕氏家族为寿州籍贯者进行考述,以明了其家族繁衍与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3.
赣南,中原汉人南迁的中转站与聚散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然而,这里的客家认同意识却不如闽粤强。基于此,本文拟从自然地理、民族交融特点和“客家热”的兴起以及客家研究宣传等方面分析赣南客家族性潜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长篇家族小说创作成为女作家们最成熟也最具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之一,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了家族血缘的宿命和被血缘牵绊的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冲突,寄寓了文明的新的阶段一代作家复杂的人格内涵、精神变迁与写作矛盾;以几代女性的生存线索来叙述家族故事,强调立足于女性叙事视点,因此,这些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书写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数据,中国境内傣族共有132.9万余人。中国的傣族人民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大体分为三个亚群:一是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泐支系,二是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那支系,三是散居在新平县、元江县等县市的“花腰傣”各支系。秦汉之际征伐南越,“越以此散”,原居住在两广的南越先民纷纷沿着珠江水系往西迁徙,有的进入今日的云南,到达滇西、滇西南的傣族形成了傣那支系,进入滇中、滇南的傣族就形成了傣泐支系;仅到达滇东地区仍与壮族杂居的形成了人数较少的“花腰傣”各支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特藏——周炳南氏1920年发掘于古玉门关城外沙滩中之东汉元嘉二年(公元152年)一组木简中的第八件为古代“五弦琴谱”,并译成现代乐谱,把我国“以谱字记其声折”之音位字符谱(即所谓“俗字谱”)发生年代下限提前至东汉晚期,从而揭示了我国唐、宋以来“俗字谱”的真正渊源,并考证了在中国古代乐史中湮没已久之中国古代琴曲音乐中属于楚、汉巫乐系统的《白雪》一类五弦琴曲及其独特音律体制的存在。文章还探讨论述了此楚、汉巫乐系统之《白雪》一类五弦琴曲的文化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其在河陇之地传存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8.
喀什师范学院是新疆南疆地区唯一一所高师院校,学院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南疆地区各族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对学院的248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是正面积极的,性别、母亲的教育程度等对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是维汉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漫话候鸟     
鸟类随着季节不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叫作鸟类的迁徙。或者说鸟类的迁徙,指鸟类种群每年在特定的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大规模、有规律的移居。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分为留鸟和候鸟。候鸟是指有迁徙习性的鸟类。候鸟又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夏候鸟是指春季来我国境内繁殖,秋后离开我国到温暖的南方国家越冬,翌年春季又返回繁殖地的鸟类。例如家燕和杜鹃。冬候鸟是指冬季在我国境内越冬,春季离开我国到北部地区繁殖,秋后又飞回我国境内的鸟类。例如某些雁类和野鸭。有本幼儿读物在《鸟类》一篇中这样叙述:“有的鸟春夏住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浙江文学史》中施耐庵籍贯“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的表述质疑,并以宋、元、明以来史志及地方史料为依据,论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在兴化白驹场施家桥;白驹场宋、元、明代都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境内,至今白驹场地域的绝大部分仍为兴化所管辖.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  相似文献   

11.
公元4世纪,两晋南北朝成汉时期,贵州境内几十万僚人北上入蜀,深刻地影响了西南地区社会发展。作认为,昆明人东侵入黔,与土濮人剧烈冲突,晋汉蜀民外徙,南中地区长期战乱以及晋汉官吏的压榨掠夺等,均是僚人大规模迁徙入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杞国在先秦史中是一个小国,但它不同于一般小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故司马迁为其记述.列入《世家》。清末以来.在今山东新泰境内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中有铭文者皆有“杞伯”之记载。为加强古文化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与新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于1999年10月在新泰市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就有关杞国来源、杞国迁徙、杞国世系、杞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争鸣。  相似文献   

13.
杞国在先秦史中是一个小国,但它不同于一般小国,有其自身的化特点,故司马迁为其记述.列入《世家》。清末以来,在今山东新泰境内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中有铭皆有“杞伯”之记载,为加强古化与区域化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与新泰市历史化研究会于1999年10月在新泰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杞化学术研讨会,会上学们各抒己见,就有关杞国来源、杞国迁徙、杞国世系、杞化等问题进行了争鸣。  相似文献   

14.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既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又记录了族始祖的渊源、迁徙的经过、兴盛的始末,部分祖宗的事迹等,是当地彝族历代先民尊崇祖先的一种自然美德,也是整个彝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追溯荒古始祖信仰文化,洪水创世神话,祭祖分支、迁徙及开基史事,家族祖先信仰文化,家法家规,家族的坐落方位和田产地产等,具有村社史、宗族史、家世史、山村名胜和民风民俗等史料研究价值,并具有宗族或家族血缘认同、宣传宗法思想和族规家训、惩恶扬善的社会历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楚雄州汉族人口一百五十八万,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汉族使用的语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所操方言与历史上的迁徙是紧密相关的。自汉武帝至唐初,间有汉族迁徙入籍。元代,随着忽必烈到云南的“畏吾儿军”、“蒙古军”,在当地戍兵屯田,特别是明代,大量移民进入,设屯积粮,加强边塞。故江浙汉民,或以屯军入籍,或以经商迁居,或以败诉有“罪”发配充军至此。长江中下游各省汉  相似文献   

16.
“再用汉画像石墓”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原墓进行修补后用来再次安葬和利用汉画像石作为建墓材料而再建的墓葬。其产生约在三力魏晋之间,社会动乱、经济衰退、薄葬之风,信仰转变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再用汉画像石墓是中国丧葬上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澄清汉画像石墓在断代上的混乱,弥补魏晋考古发掘的不足有一定作用;也是研究汉末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不可多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卑水县设置于西海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系越高郡所辖十五县之一,其历史一直延续至两晋时期。关于其治所所在地,史籍说法不一。本文依据史籍的记载,特别是结合建国后在凉山州昭觉县四开区发现的汉晋遗址和大量汉晋时期的文物,认为汉晋卑水县治所即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区境内,而非他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天皇政体与规定道德”、“家族社会与活动道德”和“学校教育与知识道德”三个方面研究、探讨了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天皇至尚的国家主义政体下的道德教育观与日本国民“他律”人格形成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最终确立的服务于“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学校”三位一体的日本战前国家主义道德教育模式的分析,揭示出这种道德教育模式对日本国民人格发展造成的危害性,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缺乏自主性的“他律”人格。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生态分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吐谷浑时期是一个转折点。吐谷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地区的强大地方政权.但对西南地区的民族迁徙历史和文化渊源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之一。长期对民族迁徙大通道藏彝走廊北部的控制。使氐羌族群迁徙西南地区的脚步终止。同时对云南地区民族分布格局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处在东北、西北和西南“Y”型文化带中的核心区域,因此对西南民族生态链——“茶马古道”的开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对于我们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多元认同产生的历史生态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职业教育》2005,(4):F0002-F0002
绍兴市农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前身系“浙江蚕学馆”,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农业职业技术学校,自1897年创办以来,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