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2.
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州人,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1906年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教授,并在政府、银行部门任职。1931年8月至1936年10月,马寅初任国立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兼实业经济组主任。[1]任职期间,马寅初往返南京、上海之间,每周在交大管理学院开设一次经济学专家讲座,同时担任研究所实业经济组主任,研究出版《中国经济改造》(商务印书馆交通大学丛书,1935年版)、《中国之新金融政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等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袁昶和李慈铭,一个晚清重臣,一个文坛耆硕,相知契交二十余年.本文所涉袁氏致李慈铭手札廿通,为绍兴图书馆所藏,均为未刊.时间始自同治十三年,讫于光绪十六年(1874-1890);内容涵盖诗作唱和、学问切磋、饮宴应酬、吉庆丧吊及冶游娱乐等社会活动诸层面.诚为研究晚清官僚仕子人际交往的实证档案.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省图书馆现收藏一册汇集有34位晚清朝臣的手札集,全部是以手札原件粘贴而成,其中不乏当时的朝廷重臣如李鸿章、曾国荃、李瀚章、彭玉麟、倭仁、沈葆桢等人的手迹。现在按照手札集中的原有排列顺序,将其中李鸿章、曾国荃、李瀚章的六通手札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是近代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改革家、史学家。清光绪三年(1877)三月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东渡日本,任使馆参赞。光绪五年初春,启蒙思想家王韬来日本,两人结识并且成为挚友。王韬在《扶桑游记》中记述:"光绪五年闰三月二十八日,往东京,晤参赞黄公度太守、翻译杨星垣户曹,晚饮于西洋酒楼,日本文士来集者六人。"两人密切交往,"游屐招邀无虚日,每酒酣耳热,谈天下事。"(钱仲联《黄遵宪年谱》)七月初王韬归国,次年在香港循环报馆刊印了黄遵宪所著  相似文献   

7.
李四光致朱家骅的四通函札,分别写于1938、1941、1944、1948年。这一时期,在中日战争及国共内战的影响下,国内政局动荡,李四光领导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经历了两度西迁和复员,但在艰难困苦中,克服困难,坚持学术研究。通过对函札写作背景和内容的考释,我们认识到李四光在筹设地理研究所、调整薪金待遇以提高研究人员工作积极性、派遣研究人员出国留学以造就人才、赴英参加国际地质会议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在英休养治病期间,李四光仍计划从事地质调查和旅行,与国外学者探讨,以论证其学术观点,体现了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李四光与朱家骅之间彼此信赖、颇为融洽,李四光尊重朱家骅,无论所务,还是个人事务,均与朱家骅交流和沟通,以便取得其支持,朱家骅则钦佩李四光的才识和能力,依赖其主持地质研究所,并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由广州图书馆主编,丁玲、林锐笺注的《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一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光绪六、七年间张之洞致张佩纶书札共计62通,另附有诗文、题记3件,均为我国当代著  相似文献   

9.
这通手礼,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不久,即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湖北襄阳道吴凤柱写给湖南巡抚陈宝箴的,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吴凤柱在函中,记述了他奉调所部清军出关参与甲午之战,与日本侵略军转战于海城、牛庄、营口、田庄台及撤回关内的经历,函中还记述了清统治者内部的重重矛盾。这通手扎,为研究甲午战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予公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批近代重要学人的信札,已陆续在《文献》杂志刊发了王国维、劳乃宣的部分书信,今将柯劭忞致罗振玉信札23通整理刊布。柯劭忞(1850—1933)山东胶县人,字凤荪,又作凤笙、凤生,号蓼园。清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湖南学政,湖北及贵州提学使,京师大学经科监督代理总监督,山东宣抚使,督办山东全省团练大臣等职。精于经史、训诂、金石之学。1914年后,任清史馆代馆长、总纂,指导并亲自参加撰写工作。所著《新元史》257  相似文献   

11.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是晚清一位较为知名的官僚和学者。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诮鹗Ш凸盼淖盅В銎亩唷M谓浚诤擦衷罕嘈蓿蟪鑫赂恃д?878年授河北道。1880年春,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防。1881年会办北洋军务,1885年与俄使会勘吉林边界。次年擢广东巡抚。1888年任河道总督。1892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率部在辽东与日军交战失利,被处革职留任。1898年受变法失败牵连,又被处以革职永不叙用。1902年去世,终年68岁。本期刊登的吴大澂致翁同龢、王懿荣等人未刊函稿29件,集中收录于《吴大澂书…  相似文献   

12.
沙文汉同志是浙江鄞县沙村人,1908年1月24日生于儒医之家,有五位兄弟,他排行第三.幼年即爱好诗文,大兄沙文若(沙孟海)与二兄沙文求均精通文墨,他在家庭的陶冶下,半农半读,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13.
丁丙(1832-1899),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家世经营布业,富于资财。其藏书室称"八千卷楼"(沿用其祖旧名),另辟"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等,总称"嘉惠堂"。咸丰十一年(1861),由于太平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徐乃昌写给王文进手札十通,通览手札内容,可以了解徐、王二人交往的诸多细节和经过,对了解徐乃昌藏书、刻书、编纂等活动及民国年间古旧书业经营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2001,(1):5-10
这里选刊沈葆桢信札 1 2封 ,均系根据其亲笔原件。沈葆桢 ( 1 82 0— 1 879) ,字幼丹 ,福建侯官(今属闽侯县 )人。 1 86 6年任福建船政大臣 ,1 874年被派为钦差 ,办理台湾等处防务兼理各国事务大臣。1 875年 ,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大力扩充南洋水师 ,是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的主要人物之一。收信者吴惟允、惟贞情况 ,见本刊同期陈绛撰《读后》文。陈道章先生《船政大事记》(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造船厂编 )和刘大治先生《沈葆桢生平事迹编年 ( 1 82 0— 1 879)》(《福州文史资料选集》第 1 9辑 ,政协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给笺…  相似文献   

16.
17.
叶昌炽是我国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和书法家。他的《藏书纪事诗》煌煌七卷,是以纪事诗体为我国古代藏书家立传的开山之作。叶昌炽与蒋凤藻、潘祖荫、瞿镛、缪荃孙等都有交往,往来信札(多谈金石、藏书、刻书等)也不少,且多已见诸书刊。我馆藏有一通叶昌炽致其蒙师刘永诗的手札,未曾发表过。写此信时,叶昌炽居北京,在朝中任职,目睹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信中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真实情况,为研究这段历史、研究叶昌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图书馆藏《冯敏昌等手札》稿本,由清乾隆年间诸家致李文藻信札装裱而成,包含冯敏昌、盛百二、张锦芳、罗有高、宋弼、邓汝勤、钱大昕、成城八人致李文藻手札各一通,及李文藻致“竹书”诗札一通。逐一考释其撰作时间及内中所涉人事,可增进对李文藻交游细节的认识,也可补充相关人员生平行实之信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在筹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展览时,发现了一册八封辛亥革命时期康梁党人致康有为梁启超的信札,一封写给康有为,七封写给梁启超。其中有一封为武昌首义后不久林献堂致梁启超的信。林献堂(1881年10月22日-1956年9月8日),名朝琛,字献堂,号灌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