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十九世纪末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已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教育社会学不仅在美国和西欧,而且在日本、第三世界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受到了重视。国际的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然而,我们发现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说法也不统一。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去分析它?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它与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有着什么关系?这就是本文想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脚步而开始它的旅程的。曲折发展已经一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它对各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和其它学科相比,其自身理论的建树,尤其是有关它的研究对象的探讨还相当不够,迄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为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国于十九七九年“恢复”了中断三十年之久的社会学研究。新的反思,再次触及到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等老问题上。但是,我认为,首先应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才有可能去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教育知识之法定基本形式的“课程文本” 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建构过程的“课程编制” 作为课程文本之社会解读过程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从一九七九年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以来,学术界就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其理由如下: 首先,科学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就社会科学而言就是要揭  相似文献   

5.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严重影响了学科发展。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论上存在误区。并提出确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充分考虑本学科研究的系统性、灵活性、时代性与本土性特点,应根据时代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要求,从三个层面上揭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认识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社会现象;在目的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在选择论层面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社会问题。研究对象的三个层面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可以在整体上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通过对教育社会现象,尤其是对教育社会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及协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 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获得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将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四阶段:学科的奠基时期、学科制度的形成时期、学科的衰落时期以及学科的复兴时期。德国教育社会学在“回归教育”“回应时代”“回溯传统”的逻辑理路的指引下,呈现出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社会问题的教育“问诊”以及有组织的联合式循证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否则,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自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在国内外的社会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国内的社会学界有24种定义,在国际社会学界中有30种定义。而且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一种定义能够为所有社会学者所公认,但也没有任何一种定义受到所有社会学者的批评。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布鲁姆所说: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至今,研究对象的界定就一直众说纷纭,国内外、历史上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研究范围体现了研究对象,对研究范围的分类有助于理解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独特性问题也可加深对此话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音乐社会学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音乐社会学的概念入手,论述音乐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社会功能、主要研究对象及音乐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育学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只是与普通教育学中的教学论和学科教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学科教育学就是教学论。我们认为,二者不能等同起来。教学论只能为建立学科教育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但不能代替学科教育学。教学论所研究的一些问题,可能也是学科教育学所要研究的,但研究的角度和深度都不完全一样。而学科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教学论所要研究的。因此,学科教育学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1.
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学科对象和语料对象。学科对象应以句子为研究基点,任务是找出语法单位结构和功能的规律。语料对象是普通话,语法研究应该区分不同层次的普通话语料。例如,口语和书面语就应该分别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它已经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自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的研究,“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以来,在我国中断近30年之久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但是,近来有些同志模糊了社会学学科的认识,怀疑、甚至否定它的存在。鉴此,本文就社会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地位、知识体系与社会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再思考,以端正对该学科的认识,有利于高校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并促进它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产生一百多年以来,关于其研究对象的争议颇多,其原因在于对其定位不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从社会哲学的高度确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特定社会主体对社会价值的评价和对所作选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长期并存有“妇女社会学”、“女性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名称,且在使用与表达上混乱不清,严重阻碍了本土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因此,文章以“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化建构历程为主要线索,对此类学科名称的由来及发展进行阐述,分析导致学科名称使用混乱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命名与学科建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科"以及"学科制度"逐渐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野与研究范式提出了"谁的学科"、"何种学科"以及"学科,何以可能"等命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学科标准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深入探讨学科问题有必要区分汉语语境中的学科与西语意义上的学科(discipline),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学科、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学科与人文学科,以及制度化学科和非制度化学科之间的诸多差异.伴随着学科制度化的进程,学科组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今天学科已不再只是学者的学科,而是学院的学科.不过,无论如何,学科之所以可能,归根结底还在于学科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用以认识世界的一种知识组织化的形式.学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社会学是19世纪末期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这门学科诞生至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成果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作用。然而,关于这门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它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等问题的看法,仍是见仁见智。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探讨,以使这门学科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音乐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并在此后形成了三大流派,尽管在学科内观点莫衷一是,但是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上可以归为“社会成因观”、“社会作用观”和“社会运动观”三个不同的形式,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不同的音乐社会学流派也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占居中心地位,它与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层次的互动。科举社会学是以"科举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它着重探讨科举制的社会建构过程、科举制内部的社会系统、科举制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其研究价值在于其对科举学学科的价值和对现代考试改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出经济学科具有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交叉的专业属性、财经类高校的基础支撑学科、其他相关专业的依存学科、本科弱势、研究生强势的学科专业分布特征、目录内专业少而目录外专业多的本科专业设置特点、经济学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课程的先导和深化课程等六大基本专业属性和特点。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科发展的几点成功经验,并从学科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高校三大职能,提出了地方高校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们对语法有着多种理解,对其所研究的学科对象有着不同的观点,先后产生了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法等。我国的语法学源于西方传统语法学,对语法性质及研究对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但就汉语的实际而言,句子结构包容量大,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其结构和使用规律反映了语法的基本规律。因此,语法学研究应该以句子的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为学科对象,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