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夕照》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分层读书 ,层层深入 ,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一、观察夕照 ,自主预习 ,在预习中感受美课前 ,让学生通过观察夕照 ,亲身感受夕照景象的奇丽 ,还可以按照预习提示读读书 ,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开课时 ,可以请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夕照的景象 ,也可以介绍一下做了哪些预习工作。〔这样设计 ,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就开始感悟夕照的美景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开…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尹相如的散文集《林中夕照》注重调动各种手段,饱含感情描写美、表现美,给人以纯美的感受。这与这些散文侧重于表现美的对象,侧重于饱含感情地去表现美的对象,以及侧重于细腻真切地表现美的对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夕照     
只要对生活有了热爱与真情,那么,笔下的一切都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夕照司空见惯,但是在作者的文字里却如此动人且富有诗意。对于夕照,人们常绘写它的色彩,但是,作者却描摹它的声音。夕照里的声音是极富生活气息的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 :1 学会课文生字 ,能正确读写。2 理解课文 ,感受夕照景象的迷人 ;理解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语言描写的独特魅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语文的情感。背诵课文。4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眼中的夕阳 ,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学生准备 :观察夕照 ,体验夕照景象的美。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反映夕照的图片和精彩语段 ,建立自己的学习仓库。教师准备 :课文挂图。夕照过程的录像或夕照美景的照片。指导学生建立学习仓库。将课文改编成现代诗。根据课文语言内在旋律选择钢琴曲作配乐。第一课时一、看图导…  相似文献   

9.
瞬间美     
As the fish that leapsf。rom the river,$the dropping ofa November leaf at twilight.舾蛳faint flicker嘶i趣咖tning down鳢Ie southem sky.sO I saw beauty away.像跃出江诃酌鱼儿.像十一F)夕照c})酌落计,像南天上闪电擎戈酌余辉,j徽这样,远远地,赣看见。了英。/.7内容龟-F一仓itive:召匕·、}{」俪暂的_亦动!’ 易暇素颐攀2‘Le赞钾蜡憋三一毛协醉畏仁森花4. Twilig姚赵考 或日落后的) 微光:曙光,‘ 薄暮。5.Faint:微弱白6.Flieker:摇曳 闪烁不定。7.1191一tning闪IR.众r nwnv宁孚i瞬间美@J.G.弗莱切尔…  相似文献   

10.
夕照     
<正>只要对生活有热爱与真情,那么笔下的一切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夕照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象,但是在作者富有诗意的笔下,夕照则焕发出了动人的神采。对于夕照,人们常会描写它的色彩,但是作者还描摹它的声音和它的气息。那声音里有美的韵律,那气息里有浓浓的生活味,读来颇具新意。  相似文献   

11.
周长阔 《山东教育》2005,(19):62-63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常景象是教育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  相似文献   

12.
《夕照》一课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课文顺序清晰,语言生动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奏响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学习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并落实到学生的习作中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一、课前观察,自由描写在学习《夕照》之前,不妨先布置学生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将自己观察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初步感受夕照之绮丽,并试着用文字表现这种美。因为带着写作的任务,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比较仔细,所产生的情感也…  相似文献   

1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仅以前半首十个字的袖珍篇幅,就描绘出了气势雄浑的大自然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眷顾夕照时分的茫远景致的情怀。后半首仍以十个字的袖珍篇幅,写出了诗人追求崇高旷达精神境界的心迹。全诗写景、叙述与抒情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旷达、茫远而又宁静美丽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得到本诗所特有的艺术美感享受。但若细细品味,也许人们会发现,《登鹳雀楼》的艺术美感也许正是来自它的某个缺憾。这个缺憾便在首句头一个字“白”的选用上。  相似文献   

14.
《论雷锋塔的倒掉》自始至终都贯串着对照的写法,共有六次对照。 (一)“雷峰夕照”之名与“雷峰夕照”的真景对照:雷峰塔是西湖一带的古迹名胜,所谓“雷蜂夕照”,前人评论为“西湖十景之一”,很为历来的骚人墨客咏叹称道。但在作者眼中,雷峰塔却是“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实在是只足以煞风景,因而“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作者从塔的形象表述上初步表露出自己对雷峰塔的贬斥之情,为下文论述雷峰塔应该倒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美,引入“迷人”景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感知:根据…  相似文献   

16.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落景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一、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明确重难点体现夕照迷人景观,重点在于三个连续的画面,即“夕阳下的房顶”“夕阳映着钻天杨”“夕阳如火将黑暗照亮”。初读课文时,根据教材“预习”中“把你喜欢的句子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画(画句子)、交流,从而找出描写这三个画面的重点句和难点句。二、想象画面,细心品读,感受夕照美作者在描…  相似文献   

17.
夕阳     
下午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桌上一扔,便急忙奔向阳台的窗前,去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相似文献   

18.
《雷峰夕照》讲述了杭州西湖刘庄刘学询的八姨太范媛英一生的故事,一个史实有传说和信史两个版本,在王旭烽“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中《雷峰夕照》的文本结构是最具有独特探索性的。小说在张弛有度、徐缓有致的叙事节奏中展现了叙事艺术的魅力,透过小说传说与信史各执一端的文本结构可见文本包含的现代主义精神和作者内心的思想意识矛盾。  相似文献   

19.
西湖,是一首诗。这幅天然画卷,无论淡墨抑或重彩,总是美丽宜人的,然而再美的山水,若没了灵性,人们欣赏的兴味也会变淡。苏堤,因了苏轼以葑泥而筑,排了西湖十景之首:雷峰夕照,人们在夕照中联想最多的,是塔下演绎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奇;虎跑龙  相似文献   

20.
西湖(下)     
雷峰夕照雷峰塔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下,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是公元975年建造的,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故称为“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气势迷人,“雷峰夕照”由此得名。雷峰塔初建时,可以登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怀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烧塔,塔上的木质建筑材料被毁,仅剩砖结构的赫(zhe)黄色塔身。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