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促进浙江基础教育新课改进一步深化,由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组织共同编写了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教材目前通过审定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金玲 《福建教育》2005,(4A):62-62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组织全国德育权威专家鲁洁教授和四省有关教研部门联合编写的《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己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并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在课堂中,教师过分地夸大了自己的力量,使教材变得无足轻重,让活动成为闹剧,让信息狂轰滥炸。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成就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不同于以往的品德课程,它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改革以来,这套教材走进全国九个省区,出版者更是亲身见证了师生对新教材的欢迎之举和喜爱之情,见证了新课程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个版本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科书实验本进行初步评价,可以从教材、教材所承载的教学活动及教师用书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比较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优点;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教材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的设计不应以学科知识条块或生活区域条块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置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主题,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性。在主题构建上,一是体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如:在设计学生的民主生活主题时,在三年级上册可以在“幸福家庭伴我成长”主题中设计“民主  相似文献   

7.
8.
<正>一、前后延续,整合教学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编写的,形成系统体系。如第八册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兼职教师,一般来说,由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的较多。而正因为兼职,语文教师会觉得备课量大,备课任务重。(本文所指语文教师,为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以下简称教师。)较之语文这一主流学科,教师会潜意识地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边缘化。消极对待。因此.在现实的教学中,就存在着教师轻视品德课教学的现象。但新课程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学生做人的学科,其对学生从小养成过有道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素养的公民起着很重要的启蒙作用,实在不可偏废。而语文学科蕴涵的人文性、思想性、文以载道之观念,与品德学科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语文学科完全可以从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借助品德与社会学科,奠定语文教学的知识资源,并提高语文理解、思考能力的广度、深度、力度。同样,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也有利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二者融合的价值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留心生活、运用知识、凝聚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全新的品德教学呼唤人文性、真实感和亲和力,追求崇尚真理和敢于争论的教学氛围,因此更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独特的构思和见解,更需要讲究教学艺术,也更需要推广可操作的成功经验,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操作的层面就创造性使用品德教材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使广大实验区的教师使用好新编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于2004年4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市召开了本学科全国各实验区课改实验工作研讨会,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教研员、实验区教师近  相似文献   

12.
涂伟 《广西教育》2006,(9A):14-15
新课改是一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先导的基础教育改革,所以其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反映在教学的载体——教材的变化上。新教材内容打破了过去的教学观和教材观,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何把握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已经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的开发在世界上是一个难题。跨入新世纪,我们希望能编出一本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在此,我们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于2003年秋季与我们见面了。我校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7个班级参与了这套新教材的实验工作。从实验情况看,新教材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一致欢迎,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赖其煊 《教师》2019,(3):77-78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切以人为本,凡事从人的根本出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文章将从挖掘文本内容、组织实践活动、注意教学细节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发展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左雪琴 《考试周刊》2014,(89):120-120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总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是开设于儿童启蒙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并回归儿童现实生活,培养儿童形成健全品格。插图在品德教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就人教版品德教材中插图所呈现的内容、插图所蕴含的教学意义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插图的教育功效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品德与社会》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来设置教学主题、选取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的。由于教材的使用范围大,教学素材的选取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教材的普适性,因此也就不可能具有特定区域的针对性。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教师在教材处理及教学活动中,不必唯教材是上,更不要死教教材,而要根据教学主题和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一个质的变化。依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将进行大改版,改版后的教材是啥样?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运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呢?我们必须在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引导教师运用课标走进新课程,把握教材教学。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和倾向。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考察与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