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在英伽登的“不确定之域”理论的启发下,在其名的论《学的召唤结构》中提出的。该理论的要点是:(1)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和“空白”,它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转换为后必不可少的“中间站”。(2)学作品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而产生一种“活力性”(张力), 相似文献
2.
3.
张玉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每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得普通人成长为务实的自我实现者和超越的自我实现者,可以使得思维型人格与艺术型人格成长为综合型人格,可以使得内倾型人格与外倾型人格成长为综合型人格,从而使得每一个人都得到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7):18-21
在当代女作家纷繁绚丽的审美文本背后,潜藏着需要集中透视阐释的审美心理。文章从女性审美心理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心理——女性审美心理的基石,女性意识——女性审美意识的核心,文化和社会力量——制约女性深层审美心理的关键,来构建当代女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框架。这可为女性审美活动价值的"重估"和女性文本的"细读"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86-92
深层审美心理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长期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能够使得人们逐步在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克服私有制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状态,成为一切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发展的全面的人。 相似文献
6.
一 波兰著名美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作品自身之内,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之域,即空白,因此它只是"纲要性"、"图式性"的创作.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活动.读者阅读作品不是去解释,而是去重建.这样一个重建的过程就是填补"空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类文本简而言之就是文学作品类的文章。作家通过作品塑造人物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感情,褒扬真尚美,鞭挞假恶丑。本文旨在介绍"召唤结构"理念及其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希望可以改善目前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粟高燕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3):74-75
审美召唤结构是英语教材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审美培育、审美认识、审美愉悦等功能。对教材审美召唤结构的把握是实施英语学科美育的重要保证,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实现审美召唤结构功能的策略主要有:形象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教育具有审美性.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进入新世纪。我们应该有新的视野。今天。我们的美育不应仅仅满足于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不应满足于“以美育美、借美育美”的观念,更应该做出新的理解和新的定位,给美育注入新的内容、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1.
张道一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3):83-85
艺术欣赏的修养有高下之分,背景有“化圈”的差异。由此,艺术欣赏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欣赏艺术必须了解艺术和认识艺术,包括产生艺术的条件和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13.
论影视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3):22-27
影视艺术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观看活动实现艺术的功能。影视艺术的接受活动本质上是审美主体以特殊的心理结构来化解作品意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表现出审美心理需要是:一、求新求异,陌生化审美;二、圆梦替代,情感化审美;三、好奇偷窥,新奇化审美;四、精神提升,人格化审美;五、创造满足,创造化审美。 相似文献
14.
陈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46-47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美术欣赏中怎样认识美术作品的特点,讨论了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总结了适当的解决方法及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姚爱斌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意境和意象是至境艺术形象的两个并列的理论范畴。两者之间的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意蕴的情韵悠长与思致隐奥 ,质地的空灵透莹与朦胧幽晦 ,气势的飞动流转与凝重沉滞 ,形态的清水芙蓉与笔补造化 ,心意的直觉圆融与玄思穷究 相似文献
18.
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鉴赏》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积极的变化,在获得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兴趣和爱好的同时,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并将对其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建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85-88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源头,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以身观身”与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等体道方法,都为后世理论家所吸收,并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方法。老庄的这些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审美体验论的理论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兆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6):90-98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