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岔,是一个在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地方,更不用说上世界地图了。可是,就是这个连淅川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随着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步伐的加快,仿佛在一夜之间,知名度大大提高。中央电视台一套《午间新闻》后的“天气预报”节目,预报河南省会天气的时候,用的那个画面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南阳淅川陶岔,但见画面中波光粼粼,青山绿水间一道彩虹横架南北———人们称那是渠首大桥。还有那个好似一座小山的渠首闸,两岸苍松翠柏,风景如画。据说那个画面是空中“航拍”下来的实景,就是那个小小的…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档案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是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为今后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运行、维护、改建、扩建提供重要的凭证和依据,是确保工程健康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总干渠在河南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既是水源地又是受  相似文献   

3.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和工程档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南水北调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资源。移民和项目档案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郧县是丹江口、黄龙滩两大水库主要淹没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质保护核心区。为确保一泓清水送京津,郧县县城三易其址,30万亩良田被淹,30万人口迁徙,这对一个60万人口、面积3863平方公里的小县,无疑是苍桑巨变。面对这伟大的历史性变迁,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何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服务,郧县县委书记胡玖明与我们谈起他的清醒认识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陈壮 《湖北档案》2010,(10):8-8
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8月9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移民局联合制发了《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征地移民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指出,移民档案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在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南阳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南阳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中线工程总于渠途经南阳7个县市区,长度约占河南省境内长度的1/4,占中线总长度的1/7。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南阳又将有15.6万人再度踏上迁徙之路,13.2万亩良田被淹。  相似文献   

7.
田悦 《新闻前哨》2011,(6):2-F000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人民是一把“双刃剑”。工程的上马,意味着库区百姓又将离开故土,迁离家园,再次创业。  相似文献   

8.
三十九天尘与土,六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的真实写照。采风活动由南阳日报社与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倡导发起,以服务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向中线干渠沿线人民宣传渠首乡亲数十年来的调水情、环保情、奉献情为主旨。活动于2010年10月27  相似文献   

9.
艰难的采访     
在我的采访生涯中,参加"汉水北上"报道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外派采访。刚开始,辗转于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的郧县(现更名为郧阳区)、郧西、丹江口等地实地采访;接着从河南淅川出发,沿南水北调中线三千里干渠探访;最后奔赴宜昌葛洲坝集团,寻访当年的建设者……出去时秋高气爽,回来时已是隆冬,整个采访历时一个半月。这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次采访。在省内采访,得到十堰市委宣传部大力协助,进展顺利。但当我们跨  相似文献   

10.
10月26日,随着淅川县上集镇刘营、罗池贯、钟贯及金河镇金源等四个社区306户1257名移民安迁郑州新家,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外迁工作全部结束。浙川县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也是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中线工程从浙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开闸引水,到达北京团城湖,  相似文献   

11.
9月24日到29日,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审查会,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下举行。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上,是我国建国初期开工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自行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和养殖效益的五利俱全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开发汉水的关键性工程,是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水源工程.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前后,湖北省政府曾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调走1立方米补偿给湖北省财政2分钱,作为环保资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环境问题。但是此建议尚未获得中央批准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的大量交叉建筑物存在桩土非协调变形等工程危害,影响渠道的防渗效果。利用应变电测技术测量模型试验中桩体的受力状态,以此研究桩与渠坡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引言在2010年河南省新闻媒体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提出了新闻宣传有"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并要求各级新闻媒体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2010年10月27日至12月4日,南阳日报社与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起了"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南阳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6.
踏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采访报道方式。点多线长的重大水利工程和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最适宜开展新闻踏访。在湖北日报工作以来,这种大跨度、长距离的重大工程踏访,本人参与过3次。2014年11月报道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三千里干渠探访"活动,尤为印象深刻,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最大。这次新闻踏访从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出发,自河南陶岔渠首,沿干渠一路北上,途径湖北、河南、河北、天津、  相似文献   

17.
根据12月8目的消息,2003年底动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造成河南、河北、湖北、天津和北京5个省市的40.2万人口迁移,其中河南境内的移民和征迁群众共计21.1万人,移民工作已于11月16日正式开展。  相似文献   

18.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该县移民18.75万人,是全国较大的移民县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该县又将动迁移民15.6万人.作为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单位的淅川县移民局,肩负着移民各项政策的落实任务.为了做好移民政策的落实,该局在档案工作上练硬功,为移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几年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的报道,始终是党报的一个中心任务。从建设武钢、长江大桥、二汽,到兴建葛洲坝、三峡工程,《湖北日报》关于重大工程的报道,有着良好的传统。为了报道好中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日报的编采人员转变思维方式、采访方式、写作方式,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行了一次成功尝试。从2003年11月3日至12月17日,从汉江源至颐和园,从湖北,经陕西、河南、河北到天津、北京,湖北日报“南水北调中线踏访”组,历时45天,行程5000多公里,先后采写、刊发了38篇报道,向读者介绍了南水北调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9,(31):12-12
8月1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移民开始陆续从调水源头河南省淅川县迁出。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移民正式开始。9月10日以前,淅川县有1.06万移民将从家乡搬迁到省内第一批建设好的10个移民新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