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以诗歌擅长,与白居易柳宗元多有交往,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他曾于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因实行进步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十年后,被召还京都,因游玄都观,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犯当权者,第二次被贬。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再次被召回长安,又写了《再游云都观》一诗讽刺当权者,所以未受重用,直到晚年才做了太子宾客。刘禹锡创作《陋室铭》,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于家奴。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  相似文献   

2.
《陋室铭》的开头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它阐明了必须重实质、轻形式的哲理。特别是本文所揭示的“德”与“室”的辩证关系,更给人以启迪.“德馨”而居“陋室”,虽陋无妨,更加受人尊敬;反之,德不馨而居华屋,也应受到鄙夷和谴责。这一道理,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陋室铭》还表现了刘禹锡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高风亮节。难能可贵的是:他决非言行不一,而是身体力行。他在政治上确实是坚持革新,追求进步,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即使屡遭贬逐也不后悔。  相似文献   

3.
《陋室铭》是中唐文学家刘禹锡用来自述其志的名篇佳作。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一、开篇点题 ,主旨明确“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开篇四句用类比的写法 ,以山和水作类比 ,用山水起兴 ;以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龙和仙 ,暗喻道德高尚之人 ,引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突出了道德的作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二、声色点染 ,安贫乐道接下来 ,先写环境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碧绿的青苔长到阶上 ,来往的人很稀少 ;芳草青葱可爱…  相似文献   

4.
《离骚》是屈原一篇自传体抒情长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抒情诗,凡三百七十三行,二千四百九十个字。这篇作品真实地记述了屈原悲剧的一生,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突出地表现了他坚持真理、追求理想的崇高品质,强烈地控诉了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全诗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放射着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林海》(五年制第十册14课)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中景丽、物美、情挚,读后令人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景丽。老舍先生宛如一位丹青妙手。他写大兴安岭,着眼于绘形。你看那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象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具有三重修辞格(比喻、拟人、反问)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彩面,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名篇不乏其例;而咏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堪称绝唱。父子相处数十年,《背影》仅写车站送别一事;写别时的父亲,又不作正面肖像刻画,只写他的背影。然而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西湖的美景》(节选)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钟敬文(1903-2001)散文集《西湖漫话》中的名篇。这个片断运用对比,写出雪景的不同特点;引用古代诗文,营造高远清幽的意境,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良好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细微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8.
霍燕生 《现代语文》2009,(8):116-117
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描绘了祖困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辞美,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景美、意美、情美的诗歌。北固山,在江苏镇江,虽不很高,但峭立长江南岸,三面临江。次,是旅途住宿之意,此处是船舶停留。因此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的一边是青山翠色,一边是绿水清波。所以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名停宿地点,展示启航的行程,并暗示了以下几句观察的视点,并统领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第11课《绝句》一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触描绘出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景色,情感含而不露,韵味质朴而隽永,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其中具有三种突出的“美”: 一、和谐的色彩美清代诗评家施扑华曾评说杜甫的景物诗善“着色”,此话不假。杜甫写诗喜用调和色,笔法明快而轻柔,色调鲜艳而高雅,使人读其诗犹如欣赏一幅雅淡滋润的水彩画。在《绝句》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几笔疏疏的翠绿中缀两撇黄  相似文献   

11.
童话以物状人是一种惯常手法,《雨珠·露珠·泪珠》却将之写得美不胜收。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将雨珠、露珠、泪珠这三点水珠,于微熹的晨光中,置于“娇艳欲滴的红玫瑰”花瓣上,让她们遇上“飘然下凡”的黎明女神,拉开一道美妙无比的序幕。继而,雨珠说她是“来自高空的云层,是大海的女儿,象征波涛汹涌的海洋,”露珠则说她是“五彩朝霞的伴娘,奇花异草的美容师”。只有泪珠说的似乎XIAOYUANWENYUAN有点儿词不达意,她“来自一位姑娘的明眸。起初像是微笑,而后又称友情”,却是不难想象,姑娘微笑的明眸里水汪汪的,有为友情而成泪的纯洁,黎明女…  相似文献   

12.
《五彩池》(第七册)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虽仅五十二字,却较为细腻地描写了室内外的美好景物,并通过对美好景物的刻画,烘托出一个闺中少妇因不忍与丈夫分离而产生的离愁别恨,内心倍感孤独、寂寞,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陋室铭》     
古文有“一字立骨”的章法。它的特点是,抓住含意深远。蕴涵主旨的某一个字,作为整篇文章的支柱,全文围绕这个字安排各个层次,叙事述志。这种立意谋篇的写法,既能突出文章的主旨,又能使文章条理井然.步步深入,耐人寻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写的《陌室铭》便是  相似文献   

15.
正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幼海,一作幻海,又号六止居士、诸生。以诗文书画名世,尤善画兰,取法宋代画家郑思肖,笔势一波三折,笔力老辣苍健,清劲飘逸。《明画录》谓:"墨兰自赵松雪(赵孟)后失传,惟天球独得其妙。"周天球自幼随父迁徙至吴(今苏州),少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对其极许可并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文征明去世(1559年)后,周天球便成了吴门书坛的实际领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边地从军多年,这其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诗歌。他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高岑”。岑参后来做过嘉州刺史,后世称之为岑嘉州,他的作品收入《岑嘉州集》中。在这部集子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是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时所作。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岑参就是在这个机构内任职,属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以雪为线索贯穿始终,从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  相似文献   

17.
张岱(公元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仕。他继“公安”、“竞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然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者。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这篇山水小品,仅一百多字,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笔墨精炼高超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动人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课文题目“断想”,意即“片段(断)感想”。感想虽呈片段(断),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涵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本文精心构思,描写细致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并成为当代散文名篇。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幽深、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岳爱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43-44,51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20.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