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提升经济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技术性失业"、不平等和政府税收收入可能下降的担忧,"机器人税"作为一项应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负面效应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被广泛提及和激烈争论.文章基于已有文献,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然...  相似文献   

2.
<正>本次会议由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科技厅主办,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电力研究院、鲁辽粤吉黑五省自动化学会联办。  相似文献   

3.
严永红 《科学中国人》2013,(12):114-114
2011年.在上海结束的IEEEt2界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上.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公布了2011年IEEERASEarlYCareerAwards的获奖者名单。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连庆研究员喜获此项殊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已成为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不可或缺的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也在"科技创新 2030"中新增了人工智能 2.0 重大项目.然而,目前国内机器人在性能上普遍难以达到国外同类机器人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上缺乏系统化的持续优化和自动设计的方法.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范衠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智能、智能控制 、设计自动化、 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围绕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自动化及开发、机器人设计辅助软件、图像处理算法、智能算法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王耀南,男,1957年11月出生于云南省龙陵县,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现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  相似文献   

6.
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机器人是近代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自动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程度,这三者相结合能产生巨大能量。自动化领域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目前各大工厂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自动化事业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自动化的实现就是通过机器人来完成的,可以这么说,没有机器人就没有自动化。近年来,机器人和自动化在工业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物品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将人们从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器人在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三届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8月21日在西安开幕。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主题,开展多场学术报告和专题研讨,为"一带一路"合作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智库支撑。论坛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和RAS(机器人和自动化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承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管晓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这也是该国际会议首度在西安举办。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机器人必须能够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违反第一条规则).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家族再添新成员,由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独立研发的国内首台"锻造一号"锻压机器人在瑞安市浙江跃进锻造有限公司成功通过现场锻压实验.该机器人将传统手工锻造与现代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自动化无人锻压生产,对我国整个锻压行业打造绿色锻压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管理》2009,(3):F0004-F0004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先进制造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省属科研机构。设有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汽车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科学院索道控制技术中心,是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挂靠单位。  相似文献   

11.
"铁道学会"就其分布来说,全国性学会有中国铁道学会,挂靠在铁道部;省级学会除西藏和台湾地区以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铁道学会,并且分别挂靠所在地区的铁路局或分局级的单位.由于铁路是庞大的中央企业和国务院政府部门的"政企不分"的典型,加上铁路运输指挥高度集中统一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铁路的日常工作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强硬的行政管理的手段.学会的理事长一般为挂靠单位的第一管理者,所以学会工作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同样的管理方式的制约.长期以来,"铁道学会"在自身活动的方式上,很难根据学会作为社团组织性质,自主独立,按自己的规律主动活跃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据悉,2005年7月28日至8月2日,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将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进行,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是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中国机器人大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和科技部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夏的机器人大赛以机器人足球(R obocup and FIR A)为主要项目,还有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舞蹈、机器人走迷宫、机器人越野、机器人创意等,其中R oboC up比赛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成为各类国际机器人竞赛中最具水平和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常州承办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岁末,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在网上发布了一段极其欢乐的舞蹈视频.人形机器人 Atlas、机器狗 Spot Mini、搬运机器人 Handle纷纷亮相,随着歌曲共舞,不仅动作复杂多样,而且富有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机器人研究者的终极目标是制造像人一样既能工作,又有人的情感和思维的机器人,可以称其为AI机器人.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舞蹈,翻开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篇章,但实现机器人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机器人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强有力的助手,正在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也称为自动机或机械手、机械臂,发展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机器人,就是指那些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具有人工智能因素的20世纪80年代的高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世纪,机器人作为全面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将实现"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器人的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个别学者对国外技术的跟踪;80年代国家层面开始以"七五计划"为契机对军工领域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了顶层设计;90年代国家"863计划"加大了对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从此开创了中国智能机器人工业化发展的技术路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技发展规划中与机器人相关的政策出台背景、实施过程、技术路线及成效,从而反思中国机器人产化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01,(1):34-35
一 中国科协从1986年开始,把科协统计纳入国家统计系列.学会杂志社从1990年开始,运用中国科协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科协系统统计报表"中省级学会的统计数据,对全国省级学会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坚持以中国科协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这项评价工作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每年列出前300名排名表,对连续三年获提名的学会评选为"学会之星".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时至今日,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在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晚,但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工业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为了在机器人2.0时代为中国机器人赢得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汕头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范衠埋首人工智能、群体智能、计算智能、设计自动化、机器学习、机器视觉等机器人相关的多领域研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为推动中国机器人从"制造"到"智造"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科技风》2022,(10):131-133
在"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以"产教融合、师生融会、课证融通"的"1+X"实施方案,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把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课程,打造一支能够准确把握先进职教理念、理论实践功底深厚的教学团队,做好工业机器人课程"课证融通"的教学改...  相似文献   

19.
走进汽车生产车间,只见各种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行.而在各大卖场,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清扫机器人、机器人玩具等.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看到的机器人,如今正从银幕中走出来,真实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10):107-107
方康玲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自动化学科学术带头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1986年被原冶金部评为"全国冶金教育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授予"湖北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2004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