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2.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近木星或土星,从它们处得到能量,在回程飞临地球时,把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周而复始,地球就能逐点逐点地向凉爽处飞去. 原载《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太阳系首位外来"移民"被确认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木星轨道附近的一颗逆行小行星不是太阳系"土著",而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移民",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来此定居。这是人们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永久驻留的外来天体。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5 BZ509,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木星轨道非常接近,但运动方向与太阳系绝大多数行星和小行星相反。根据目前的太阳系形成理论,行星和小行星由早期太阳周围的尘埃盘凝聚而成,因此  相似文献   

6.
一颗足够分量的小行星正在追逐着地球。这颗小行星直径达到了数百米,已经从遥远的太空深处赶来,接近了地球轨道,跟在地球的后面绕着太阳转。有趣的是,这颗小行星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地球,而是时快时慢,当接近  相似文献   

7.
Q1流星是怎样形成的?(江苏江都李春燕)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等行星,还有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如果流星体闯进地球大气层,在80 ̄110千米的高空因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发出强光,便称为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燃烧而坠落到地表,便称之为陨星。某些陨星来自月球或其他行星,有些则是小行星的碎片。它们原本是这些天体的一部分,但因与其他天体发生碰撞而碎裂,从而溅落到宇宙空间。在每年固定时期一起涌现的大量流星称为流星雨。Q2为什么山顶很寒冷呢?(南京江宁蔡晓雯)山顶比地面离太阳近,按理应该更暖和。然而事实上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山…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将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到极大值,峰值流量可达每小时110颗。上一次最大值出现在10年前的2008年,当时流星流量为每小时100颗。虽然极大值到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快要天亮,但在极大值前后几天内,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都相当可观。由于英仙座流星群以每秒60千米的速度穿过大气层,这个速度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速度的2倍。而英仙座流星  相似文献   

9.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1,(5):35-35
截止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已知的535000颗小行星中,有7211颗为近地小行星,也就是说它们的轨道距离地球不到45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11.
火星呈红色,我国古代又称它荧惑,外国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称呼它。当火星运行到太阳方向附近,由于太阳光辉耀眼,我们就看不见火星。火星运行到太阳相反方位,天文学称为冲日或冲,这时火星离地球最近。2003年8月29日发生火星大冲,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火星的最有利时机。公转运动和视运动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首先从火星的精确观测资料推算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中有六百兆颗星球,几千个银河系。银河中除了星团、黑洞之外,还存在一种非常奇特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光子带,它们大约在1961年时被科学家发现。光子带的形状犹如人们日常所吃的甜甜圈,其中心和太阳轨道重叠,半径和太阳公转半径相同,但其平面却和太阳公转平面垂直,也就是说太阳系每公转半圈就会遇到一次光子带,要通过整个光子带需要两千年的时间。上次太阳系离开光子带是十万年前,如今已过了十万年,也就是说我们又要进入光子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我们所知的太阳系家族成员还是:9个大行星、31颗天然卫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包含已确定轨道的有编号小行星1千多颗;另外,还有1千多颗彗星以及数量不清的流星和陨星。冥王星轨道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半径约40天文单位(地球的轨道半径称为1天文单位,约1亿5千万千米);大行星中仅土  相似文献   

14.
太阳系物质分布情况,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几大行星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和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几近完美。但大的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分布情况与太阳系千差万别,把大星系和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集中到中心范围,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对其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受的万有引力当然相差甚远。比如,银河系  相似文献   

15.
你有没有想过,在地球成为生命家园的过程中,木星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忙碌的太空交警木星距离地球6.28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4倍。地球上的生命和木星有什么关系呢?天文学家认为,在把水送到地球和把小行星及彗星对地球的破坏性撞击减轻至最低程度方面,木星功不可没。它的强大引力将诸如彗星这样的太空碎片清除得干干净净,为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综观太阳系的历史,木星曾经扰乱了无数天体的运行轨道。由于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所以其产生的引力非常大。1994年7月,舒马克—利维9号彗星被木星所吸引,偏离…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2006,(2):10-10
近日,美国罗斯地球及太空中心发表了惊人之论,称:“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是个巨大的冰块,并不具备跻身“九大行星”的资格。1992年,天文学家在海王星外发现数以百计由冰和石组成的彗星,将之称为柯依伯带,而其中约70颗彗星与冥王星的公转轨道相近。隶属于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斯地球及太空中心的科学家们,根据其近期观测和研究,认为冥王星就是柯依伯带的一分子,应该取消其第九大行星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据科学家预测,2029年4月,将有一颗直径约3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36万千米。由于人们担心这颗小行星会在中途改变轨道,以至与地球相撞,因此科学家们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基于这种担心,英国行星学会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发起了“阿波菲斯空间探索计划”,计划发射Apex探测器,解答阿波菲斯与地球的相遇将对其轨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闻博见     
如何避免“彗星撞地球”事件的发生,是全世界天文学家长期以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埃里克提出了一个新奇的设想:在宇宙中“放置”一个巨大的气囊,一旦出现危险,气囊就会将小行星和彗星“挤”出原有轨道。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6,(2):11-11
两颗在太空邀游的小行星近日被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神舟星”是中科院紫金天文台率先发现的太阳系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256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平均每天174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56,200万千米,近地点为9,800万千米。“杨利伟星”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21,064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每天平均145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68,600万千米,近地点为26,9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灾难场面——小行星撞地球,在878年后将可能成为现实。2002年4月5日,美国太空总署预测到,一颗代号为1950DA的小行星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此后不久,世界各国的天文台陆续预测到了这颗灾难之“星”。 面临灭顶之灾 2002年4月底,一颗1950年首次被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再次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们根据它现在的运行轨道预测,该小行星将在878年后,即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们声称相撞几率仅约为三百分之一,但这已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这颗行星与6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