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第一特点是,“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指的大众也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他是为工农教育奋斗终生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工农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而,我们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内容,选择的更是日常生活中最基础最常见的知识,且都能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其数学问题原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提炼为喜闻乐见的数学学习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今天,探讨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一、生活教育本质论的内涵与表现1.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交往所谓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因此,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那么,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生活教育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和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和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和社会.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乡土资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最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更能使德育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换。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灯火,是我事业中永远不会熄灭的光芒。●教育是火炬,是用我心灵的爱去点亮另一个心灵的辉煌。●教育是欣赏,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喜悦。●教育是感悟,是我生活中最精彩最华美的乐章。●教育是奉献,是我生命中一支永不消逝的歌。  相似文献   

7.
陈万勇 《师道》2002,(6):22-23
教育必须把培养富有儿童的纯真、鲜活的特质的人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归宿,不得用成人世界的生活经验和实用技巧来催化人的所谓的成熟,不得以牺牲人性中最美好、最鲜活的童心作为成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李明敏 《教师》2019,(17):96-97
学习型社会要求全员学习,闲暇教育是最切实可行的方式。闲暇教育意义匪浅,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学生教育教学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剖析了高校教师的闲暇生活现状,探究了其背后原因,并为高校教师闲暇生活科学化,提高其闲暇教育质量,用其社会形象为社会大众做表率,摸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沈秀花 《考试周刊》2013,(44):25-25
<正>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才意识到语文绝不是一本本"白纸黑字"的教科书,而是一个最具开放性、最具立体性、最能开发学生性灵的学科。现在语文实践活动正在各校各科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明白了"知识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培养适合现代发展的接班人,必须适当地让生活教育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培养和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是实  相似文献   

10.
德育回归生活对环境教育实效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惜华  吴晋 《文教资料》2007,(32):87-88
生活是进行道德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环境教育归根结底是关于人自身道德的教育。本文认为,借鉴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与实践,若要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从生活中挖掘出环境教育的因子来,就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环境教育,就必须使受教对象真正了解环境教育最终是为了生活本身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今天,当人们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之时,大语文教育观越来越为教育者所重视.大语文教育即是让语文教育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人的精神世界开放,把学生带入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流淌着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因此,生活是一个潜在的不容忽视的大语文教育课堂.本文就此观点作些浅显的探讨.一、语文是和生活、和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阅读,就是用生活经验来解读。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就如把鸟儿放在林子里一样,通过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学。但今天的教育远离了生活,教育和生活成为了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体,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并解决。  相似文献   

14.
媒体教育榜     
豪无疑问,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我们,在2010年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中国教育印象。于是,我们选择用最简洁的方式来回顾过去了的这一年——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描述2010年的中国教育,为未来,留下一份中国教育的历史年鉴。然后我们以此宣告,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5.
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可使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韵律美;在课堂中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节奏美;通过创造最美和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最和谐的声音,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美的声音陶冶性情。  相似文献   

16.
一、晓庄师范之成长“生活教育”第一次的发现,是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  相似文献   

17.
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原生态的教育研究应植根于“教育生活”,让教师和学生最广泛、最直接、最主动地参与,自上而下,由问题到课题,及时、生动、真实地反映并反思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因此教师要创设充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通过生活传递数学知识,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作文与教育同理,与生活也是分不开的。作文教学应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需要,作文应全方位反映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谢重  吴同骠 《农村教育》2005,(12):10-11
11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在苏州市召开了全省“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之后,结合宣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他们从最基层抓起,从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乡镇教育机构着眼,从最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最能直接帮助农民增收、最方便农民学习培训的办学实体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使各类教育产生互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