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与堂·吉诃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色彩。当这些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后,便成为“又是世界性的,又是人民性的文学”(别林斯基)。而这些作品里的典型,都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的不朽形象。阿Q、堂·吉诃德便是其中之列。 阿Q与堂·吉诃德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前者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后者产生于十七世纪初的西班牙。时间相隔约三百年,地跨欧亚。并具有不同的民  相似文献   

2.
个性发展与职业选择是辩证统一的,在本质方面,二者统一于现实个人的社会实践;在价值方面,体现于个人自由与幸福;在过程方面,职业选择与个性发展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着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中国当代社会,应当积极推动二者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阿Q没有能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的言谈举止让人费解,他在社会中挣扎,却最终被社会抛弃,我们觉得他可笑,又觉得他可怜!可悲!好像所有的不幸都被他贪上,我们不仅要问社会对阿Q做了什么,阿Q自己又做了什么。这是鲁迅先生要揭示的问题,即唤醒昏睡的人们。阿Q认不清自己,他无法觉醒。原因在于阿Q存在着人格缺陷,而缺陷又是社会造成的。精神分析理论能完美揭示阿Q在特定环境下的种种奇怪行为,让我们对阿Q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针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有分析,揭示了阿Q主义的实质,辨析了它与现代意识的联系,强调了它们之间一正一负,可以互补。对于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阿Q其人及阿Q典型 阿Q是本世纪20年代初鲁迅在中篇小说《阿Q正传》里所塑造的不朽典型。而阿Q其人,则太平凡,太可怜,太可笑,也太可悲。说是给阿Q作传,连姓名籍贯也无从考订,他似乎姓赵,那是未庄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长三辈,结果赵太爷打了阿Q,骂他不配姓赵,阿Q却不抗辩,这就未必不姓赵,人们对他也不得不怀有几分敬畏。至于阿Q的行状,既无英雄壮举,又无新奇艳史,有的只是一出又一出滑稽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角度看,阿Q形象符号有着丰富而特别的含义.文章从形象符号的能指、所指、意义等方面对阿Q形象符号的含义作了具体的阐释,并指出这就是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之所以伟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阿Q正传》以阿Q的活动作为线索,塑造典型的阿Q形象。此一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其中Q是英文question的缩写,Q表明阿Q人生意义的空洞;Q与阿Q人物形象相似;Q也是阿Q极力想画圆却画不圆的图,也是社会背景的映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之为线索,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深刻主旨。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英译本)是我国翻译界大师杨宪益夫妇的一部优秀译著。本文试图通过译著中的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译句来揭示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展示英语语言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在以往的教科书中,一般是在讲到世界本原及其表现形式时涉及到,但并没有把它作为一对范畴专门加以研究和论述。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来看,对于这对范畴有从新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必要。 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不可分割的。世界的统一性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几个?世界的物质性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马克思主哲学肯定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无限多样和纷繁  相似文献   

11.
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示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概念。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不存在单独的电场,也不存在单独的磁场,电场和磁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必相互转化,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本文利用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点电荷的场的分析,说明电磁场的这种统一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不仅在国内蜚声文坛,在世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阿Q正传》中,鲁迅独具匠心,采用了反讽与幽默相结合的诙谐手法,取得了板起面孔指责、说教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作品大多带有讽刺意味,尤其是对于国民劣根性的剖析更是入木三分,阿Q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形下的典型的农民形象,其带有农民的朴实,也有点市井的狡猾,心理上更总是让自己处于优胜,还自创了“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植根于封建统治的泯灭人性的被迫反映,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农民的窘境与愚昧,同时也披露了国民的劣根性,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现代的思想启蒙和旧思想的“根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杰武什金与阿Q同是身处下层社会的穷苦人 ,有同样苦难的遭遇和自轻自贱的个性心理。同时又有不同的个人行为 :扶助贫弱与欺负弱小 ;不同的生活态度 :忍耐安命与“想要革命”。  相似文献   

15.
《阿Q正传》问世以来,围绕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问题,许多文学评论家、文学史研究者曾发表过不少意见,对于我们认识阿Q这个典型人物,给予过重要的启示和帮助。但是有些论点,今天看来,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有的认为“‘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普遍弱点的一种”。有的认为《阿Q正传》是“描写中国民族的灵魂”,阿Q的性格特征是“自大”、“卑怯”、“善变”、“自欺”。有的认为“阿Q是一个流氓无产者”。有的认为“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是关于我们中国人自己一个斯芬克斯式的谜,是鲁迅“反省”文学的巅峰之作。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既非人类普遍弱点之一种,更非剥削阶级统治者腐朽没落的精神状态,而系以传统农民为主体的小生产者的整个不健全心理状态或习惯,根源就存在于我们历史悠久、传统强大的小生产汪洋大海之中。鲁迅冲破古往今来一切传统思想传统手法传统审美观念,创造出“我的阿Q”,“本意”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牢笼,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司马迁的个性理论和他的个性,可以看出司马迁的需要层次观有两个特点:重视精神、道德的需要;把"立名"放在最高层次。司马迁的个性理论以此为基础,可归纳为三点;1.认为一个人所能实现的补偿与其才能有关,才能越大,则其预期的补偿越高,越容易实现。2.补偿的最好形式是著书立说──这一点又与其"立名"的需要理论相关联。3.困厄激发人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困厄促使人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司马迁是世界上补偿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相似文献   

18.
作为鲁迅第一部被译为外文的白话小说,《阿Q正传》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已近百年.选取王际真、杨宪益和戴乃迭、莱尔和蓝诗玲四个译本,从关联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四个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和逻辑信息的补充,反思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为推进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祥子有毅力、有目标,面对生活的挫折,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最终无法承受生活的重压走向精神崩溃;阿Q没有目标,更没有毅力,面对困境,自我放逐,不断运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最终因放浪,被送上断头台。他们两个是人性中两个极端的典型,是一种对立的人格,同时,他们两个人的个性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