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美育在大学教育中不被重视的现状,文章揭示了美育概念在中西方的源起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从大学生理性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等方面,阐述了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美育在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蔡元培为个案,从蔡元培思想发展过程中抽出一个不大被人关注的从强调伦理道德代宗教到以美育代宗教这一环节作为重点分析,以显示近代思想史上一个带有群体特点的从宗教-伦理道德--美学、美育这样一个流动的社会思潮.在此基础之上,揭示伦理道德和美育在蔡元培思想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本文也稍稍涉及从美学、美育的角度切入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丰富多采。美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一贯强调要把美育与培养健全人格、发扬共和精神结合起来,与反对宗教迷信结合起来,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结合起来,这一切构成了他的三大美育主张。他的美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定位问题作一探讨,摆正在这个阶段的美育的一些理念和实践问题,为美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笔者认为美育的定位包括外部定位和内部定位,外部定位就是指美育应当与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不可缺少,而且渗透于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明确的载体;内部定位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在对人的特质培养中的指向,包括审美的价值观,审美的人格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如何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是美术院校育人的关键问题。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思想,有利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美术高等教育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存在全员育人主体对美育、思政认识不足,全程育人课程与美育、思政结合不紧密,全方位育人美育、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不健全等“三全育人”不全问题。应探索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树立全员“美育+思政”育人理念,形成全程“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过程,构建全方位“美育思政+”育人体系。将美育结合课程思政,推进美术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听觉障碍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是特殊教育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美育的独立功能和听觉障碍学生人格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学校美育的三点建议,以期为听觉障碍学生的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相较于德智体劳育等其他领域,美育始终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如果说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者问题,那么,美育领域的教育者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故从科学共同体讨论入手,可进入中国当下大学美育学科共同体建构问题,即包括美育学科共同体的构成、离散性张力以及如何达致协同合力的路径等三个层面。美育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美学(及相关学科)、艺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美育的四个支撑性学科,这些学科背景的差异既是美育学科共同体的生态,又是相互学习参照的根据。为此,当下美育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提倡美育学科想象力,克服固有学科的视角局限,学会从其他学科来看待美育,进而为各自学科寻找赋能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要靠教育,中国教育的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虽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对其认识却远远不够.故从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需、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美育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第二课堂对美育教育实践活动却有所缺乏。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接受或参与美育实践活动不受专业的限制,美育实践对学生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在此前提条件下,学生的才能与优势怎样能被充分挖掘且能促进学生对第二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美育实践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及高职院校美育体系升级改造的需要,分析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的意义,总结出“课程美育以现实美育为核心、用审美观照内心、课程美育的同而不统”的三条原则。基于此,提出在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实施策略,即引导学生认识美育,构筑和谐审美观念;创设多元审美情境,营造不同审美氛围;纳入测评考试体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拓宽学生审美视野,从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实践。实践证明,审美领域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美育能够加强学生敏锐的审美领悟,健全其高尚的审美情感,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大成美育坚持马克思的理论上,逻辑上的高起点和实践上,操作上的低起点,大成美育实验研究中的“大”有三个含义:一是它的研究的广泛性;二是它的内涵的深刻性;三是它与其他诸育相结合的融合性,大成美育用元素性的“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和高标准”的教学法,以美育为切入口,使师生受益,且产生预想和预料之外的极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政治混乱时期,诸子的美育理想是欲构"中和"之美的理想社会;美育原则方面,儒家重善;在美育途径上,儒家以乐、礼、诗为教,但在不断的继承发展上,仍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13.
从数学中存在美,美育理论对数学的关注,数学教育对美育的关注,数学研究与多媒体结合的趋势四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可能性.由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有利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可以促进数学教育改革,数学发展史也提醒我们要实施数学美育,因此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若干所农林高校生态美育融入现状专项调研的基础,将调查问卷的若干信息总结归纳为六大类问题,并指出了加强生态美育理念认知势在必行,尝试从根本前提、重要环节、建设核心即农林高校、任课教师、高校学生三个维度给出了生态美育融入途径构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体育和美育是互有联系,互有促进的.体育主要是锻炼人们健壮的体格;美育主要是要形成人的审美风貌.健和美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曾主张把体育和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土多德曾十分强调“智、德、体、美相结合,达到身心既美且善”.英国十六世纪的教育家缪卡斯特,提倡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称之为“文体”,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德国十八世纪的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对美的形象的观察,对培养美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把体育和美育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的教育和体育发展史上,体美结合具有悠久的传统.我国古代的“六艺”(礼、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现在,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文化和艺术高考,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施的效果并不乐观,学生学不进,教师无心教。美术鉴赏课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个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短视频作为一种大众喜爱的传播形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美育教育,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如何利用短视频提高自身的美育素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审美教育在当代的发展、短视频的美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分析设计来探究短视频在当...  相似文献   

18.
1793年,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席勒在他写给丹麦亲王的二十七篇《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一词,并把美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赋于美育极高地位。从本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著名学者也积极传播了西方的美育思想。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把美育与智育、德育相并列而提出,作为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宗旨,他还提倡学  相似文献   

19.
抓好我系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德育和美育结合起来,以避免德育的空谈和说教,使美育有了德育作为核心,而不失其本.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20.
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文章溯源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逻辑,分析高校美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时代价值,建议高校美育通过研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资源,探索实施"三融三进"新途径,打造体验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