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记得上小学第一次作文课的情景。老师一句一句地把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抄到黑板上.整整抄满了一黑板;然后让我们读,让我们记,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黑板上的文章东擦掉几旬西擦掉几句,只剩下一个“架子”:最后要我们把黑板上的作文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并补上老师擦掉的句子,看谁写得快.看谁补得好。同学们热情很高.到下课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文”.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宣布:我不怕作文了,不但不怕,而且非常喜爱,也就是说,我和作文已结下了深情。不信,请你出题——不管什么题,我提起笔就能写,而且一写就一大篇。黄老师表扬我说:“还是块写作文的材料。”可是在半年前,我不但没有这样的勇气,而且一听作文二字就头皮发麻,心里惶惶不安。读小学四、五年级时,老师只强调背书抄词,一点不重视作文,一学期最多写二、三次。作文时,老师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就说:“你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时代有两大乐事,一是读书,不管是小图书还是课外阅读书,只要是书籍,古今中外,历史地理,逮到什么读什么;一是写作文,平时最巴望上语文课了,每逢周末老师都要布置写作文,只等老师出个作文题,星期一我便自信满满地交上作文本,每当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我的作文,心里总有一点小得意,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我读小学的时候全中国都穷,每家每户除了吃饭的人  相似文献   

4.
唐勇(甘肃家长) 我孩子正读五年级,为了让他写好作文,我给他买了不少作文书,可作文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很着急呀! 您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走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误区,认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其实不然。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相似文献   

5.
享受作文     
1 小的时候,我很羡慕班上的阿勇。阿勇爸是乡电影放映员,时常能拿漂亮的电影宣传画回家,糊在墙上。一次阿勇把《铁道游击队》宣传画拿到学校来,大家颠着屁股跟在他后头。又一次,阿勇拿了本叫《小学生优秀作文》的薄薄的书到学校,阿勇不知是照着抄一篇还是改一篇,作文写满了四页,老师那个表扬,写下来大概超过了四页。那年我读五年级,第一次晓得世上除语文数学书和连环画外,还有别的书。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7.
小作文     
<正>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  相似文献   

8.
徐贵祥 《成才之路》2009,(21):M0003-M0003
一个人一辈子要读多少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个人一辈子要用到多少书?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些书读了终身受益,有些书读了到死也用不上。我们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总是被谆谆告诫,要多读书,所以不管什么书,不管有没有兴趣,不管能不能读得下去,只要是大人或老师推荐过来的书,一律照单全收生吞活剥。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生命已被耗去一半乃至一多半。  相似文献   

9.
小作文     
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去年秋天,麦子种下之后,我妈每  相似文献   

10.
一种幸福     
周一下午响过午读铃,我踏进教室门的时候,班长已组织小朋友准备好午读的书籍端坐在座位上,跟着读书铃声诵读了。我走上讲台,拿出我的书,边陪着孩子们读书边提笔做我的读书笔记。时间悄悄流逝,我正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摘录着书中精美语句、段落,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你在写什么呀?"原来是大胆的谭晓燕,一双好奇的眼睛正盯着我手下的本子。"老师在做读书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对学生再三强调: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多读书。也常有家长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多读点书,作文自然就写得好了!"如果不是典妈妈的求助,或许我也会一直盲从地认同下去。典妈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好家长,一次放学后,她非常苦恼地找到我:"张老师,我儿子非常喜欢看书,在家里一写完作业就捧着课外书读起来,恨不得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连上厕所也会把书带进去,晚上睡觉前也  相似文献   

12.
问:秦老师,读作文书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像我,看了很多作文书,也学到不少写作方法,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那些作文书上的方法和范文,有意识地模仿,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俗套,没有新意。我很希望您能给一些指点。  相似文献   

13.
彭艳 《初中生》2011,(20):42-43
上小学的时候,我读文章还可以,可是一听到要写作文,我的头脑就会一片空白,手紧紧握着笔,手心直冒冷汗,磨蹭了半天,笔杆子都被我捏软了,我还是像耗子啃南瓜,不知道从何下手。硬是到了要交作文的时候,我要么仿照别人的作文写一篇,要么就抄书上现成的,要么就乱写一通。老师给我的评语不是  相似文献   

14.
受罚的老师     
我们班有个规矩:那就是默错了生字要把错的词抄五遍。可同学叫老师抄生字,你能想到吗?或许大家不相信,可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而且还是老师自愿的呢! 这天,龚老师把日记本发了下来,我打开本子一看,我把“怒气未消”的“怒”写成了“奴”,龚老师在本子上写了一个样子“努”,我不认识这个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我作文写得不好,老师让我放假的时候多看一些书。我该怎样阅读才更有效果呢?我该注意哪些问题?课外阅读是我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九个字:读、想、抄、写、背、讲、编、标、贴。读我们在阅读时遇上  相似文献   

16.
儿子的作文常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诵,老师给儿子作文的评语是:文笔流畅,有生活情趣。语文老师喜欢看儿子的作文,看到精彩之处还常常忍不住在本子上画上红红的曲线,在边上加一个醒目的五角星。写作文成了儿子的“强项”。朋友有小女不喜作文,因此特地来到我家,说是请教一二。细想之下,在教儿子写作文方面,还真有几点体会:一、他“说”我“记”二年级起,儿子开始写作文了,他睁着一双稚气而又充满忧愁的大眼睛问我:“妈妈,作文怎么写呀?”我对他说:“作文其实就像你平常的说话,无非是把说的那件事情写在本子上。”儿子一听乐…  相似文献   

17.
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后,也不一定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因为经过观察积累下来的各种生活素材,只是储存在脑子里的东西,而不是文章。范文中的各种写作方法,也只能作为写作的借鉴。如何把脑子里储备的各种素材,按照习作的要求反映出来,还需要把观察到的东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取舍、提高,并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还需要有语言的储备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作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中,介绍了孩子写文章的经验,她说:“……他尤其喜欢读书,辅导员和老师介绍过的书刊,他总是读得很仔细,不但记住书里的故事,还把书里优美、生动的词句,都摘在一个小本子上。他脑子里积攒的词语很多,又会灵活运用,因此他每次作文都写得不错……”这段话讲得十分中肯。不但对学生有用,对老师指导学生的写作也很有启发。为了有  相似文献   

18.
<正>13岁那年,我还在上初中,那时候语文老师总会在每节作文课上念同学们写的优秀作文,每次朗读的时候读的总是那一位女生的作文,我也想老师读自己的作文,就私底下拼命地练习,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让自己的作文得到多大的提升。我记得当时的自己非常爱看杂志,杂志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于是我就把它们用到作文里模仿着写,但没想到这一次语文老师就真的读了我的作文。或许就是因为来源于老师的鼓励变成了我的动力,我开始这样训练自己,后来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班里的最高分。但我并不满足于这个,记得学校当时统一征订一  相似文献   

19.
记得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读二年级。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擦车)。当我正想落笔的时候,一声清脆的铃声结束了我们这节语文课,同时也结束了我们上午的课程。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背起书包回家去。回到家,我马上开始写作文,可是我绞尽脑汁才写了半页多纸。无意中,我打开《作文宝典》,翻着,翻着,突然,我看见一篇类似的作文。仔细地看了一下,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并产生了一个念头“抄”。当时,我没多想,便立即拿笔一字不差地抄了起来。好不容易抄完了,就坐在书桌前想着明天老师表扬我…  相似文献   

20.
抄书     
尚印 《教育文汇》2014,(20):36-36
每次给学生讲《送东阳马生序》,都会被宋濂小时候借书抄书的故事感动着,并不由地想起自己的抄书经历。小时候我爱读书,却无钱买书,也没地方买书,更借不到书。升初中时,我意外地在一个亲戚家见到一本作文选,如获至宝,一口气把书中的三十多篇作文全读完了。临走前,我提出把这本书借回去再看看,亲戚的孩子说可以,但只能看一个星期,一定要还。回家后,作业一做完,我不去玩耍,翻开作文选就看。转眼间,还书只剩两天了,我急了,便缠着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本子,白天抄,夜晚抄,终于在星期天的下午抄完;书还了回到家,村里人都开始吃晚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