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朝是一个音乐发达的时代。南朝音乐诗的创作,不仅是诗歌题材领域的一次拓展,而且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是南朝诗人孤独苦闷内心的写照与呈现。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南朝音乐诗当中蕴藏的愁离伤别、思乡恋土与知音情结三方面情感,揭示南朝音乐诗的“孤独”品质,并以此来探寻南朝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王褒《洞箫赋》在枚乘《七发》首发的基础上,开创了音乐文学的写作程式。南朝始有音乐诗,然难出宫体文学的窠臼,重娱乐、尚写实而缺少与表演者情感的共鸣,甚至流于戏谑、轻佻,因而格调不高。李颀音乐诗虽因袭音乐赋的程式,但在情感方面,能与演奏者共鸣,从而提高了音乐诗的格调与品位;在音声摹写方面,或以听觉意象拟音声,或以视觉意象拟音声,或以视听交织意象拟音声,这些艺术手法成为此后音乐诗摹写音声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3.
论何逊诗由"形似"向"神似"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逊的诗“多形似之言”,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形似”的实质是真实,包括真实的景物描绘和真实情感的抒发。与鲥灵运相比,何逊的诗歌不但具有“形似”特征,更具有意境和神韵,在南朝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割麦女>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和情节",就事件而言是极其普通的.但是诗人通过想象和沉思使激烈的情感升华,使得普通的人和事在诗中呈现出不朽的韵味.本文将从这首诗的诗体、韵式、节奏、语音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这首诗的音韵特色,展示本诗的音韵风格及其对诗歌主题的烘托.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引用了两首诗.一首诗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采莲赋》中的一段,一首是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作引用的这两首诗在中起什么作用?笔试作如下解读。  相似文献   

7.
初唐至盛唐,是咏妓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南朝宫体诗影响,唐初咏妓诗未能挣脱绮艳遗风之束缚。其后一百多年间,咏妓诗经历了诗境由单调狭小走向丰广多元、诗情由空虚浮华走向寄托遥深的过程,从而使咏妓诗从南朝宫体艳诗中挣脱出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为后世咏妓诗开拓了题材疆域,打破了情感禁锢,成为咏妓诗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南朝时期佛教快速发展,诗歌领域里开始出现新的创作题材——游寺诗。南朝游寺诗的产生与帝王对佛教的推崇有关,常有帝王皇族主持游览佛寺的活动,整个社会出现崇佛气氛,文人亦受到此种现象的影响。游寺诗属于古代山水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体现着景色描写与佛理阐述的统一。这种新的诗歌题材的出现,亦推动唐朝游寺诗的繁盛。  相似文献   

9.
咏月诗在李白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咏月诗或深或浅地反映出李白的内心孤独,这种孤独恰恰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主题。咏月诗以诗人和月亮这种既对立又关联的关系浓缩了自然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历史观念总会对比出生命个体的渺小和孤独,由此,李白的咏月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10.
王闿运的拟古,只是学习汉魏至南朝诗的诗法,纯为艺术形式的摹拟,与内容无关.柳亚子、胡适、林庚白斥责他摹仿古人的情感与意境,完全不符合事实.他摹拟汉魏诗法的“以词掩意,托物寄兴”和南朝诗法的“婉而多思”;他的诗作就是对这些诗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由此论述了其与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异化劳动在产生对人的类本质的否定等消极作用的同时,仍可产生积极的审美效应与价值,进而令人的审美意识与感受得以提升、发展。南朝宫体诗虽不乏风格绮靡浮艳、单纯咏物和描写女性、情趣视野狭窄、较少寄怀感思等不足之处,但其仍以语言、格律、对仗等方面的创新继续了此前诗歌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体现了异化劳动蕴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二南》学术,在从经学迈向文学后,又从文学走向理学.是文学、理学二元一体的解释学。就文学的一元来说,朱熹认为《二南》诗篇是里巷歌谣,是低社会地位诗人抒情的咏叹,他还把自己认为是文学表现手法的赋、比、兴运用到解释中;就理学的一元来说,朱熹认为《二南》是文王王道政化后的诗篇。体现着文王王道新民之功的社会、人心、人外自然和谐及其三者之间的大和谐:家齐、国治、天下平、其民睥璋、庶类盛多。整体上看:作为诗歌,《二南》诗篇能指的多样性、意义的含混性,决定了朱熹关于他的文学、理学二元一体解释的合理性;二元的冲突也导致其解释上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性,如《操有梅》等表达男女情感之诗,就不是所谓的“中和”之音。  相似文献   

13.
诗歌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途径有:诵读创设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创设品析诗歌情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品析诗歌;表演创设情境,对诗歌学习进行再创造。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不仅能体现当下新课标的意义和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孙黄作为元末明初岭南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西苍集》在其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黎贞编次。在明清两代,《西苍集》八次刊印,受到众多文人青睐。直至今日,孙黄的佚诗佚文仍不断地被发现。《西苍集》是中国诗歌史上瑰丽的一笔,文章对其聚散存亡、版本流变进行了分析,概括出其版本系统的传承渊源,梳理出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煜和李清照俱为词史上的言愁高手。由于人生经历、性别气质、文化素养诸方面的原因,他们笔下愁的具体内涵和艺术表达又各有异同。联系具体作品,对二人笔下的愁情描写作一番比较,以此探讨其异同的成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人生际遇、个性气质、文化素养对其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是建立在文本语义细致分析上的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苏轼、辛弃疾两首著名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苏、辛虽然都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二者的词风在豪放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是有差别,主要表现在:苏词往往由历史进入更为广阔的思考,多呈现超脱旷达之风,词境壮阔,气象宏大,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词则多雄浑悲慨,表现出炽烈的英雄豪情,追求的是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军人心态是军人情感、情绪、意志、思想的整合体,它既具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一定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军旅诗歌是军人心态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从军旅诗歌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透过诗歌表面所展现的不停变幻的个体瞬间情感,发现其中潜在的、结构性的、重复变化的矛盾心态,从而探索军人独特的"集体心态"及这种"集体心态"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及战争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在居住地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显著.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总体上是良好的.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③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问卷各因子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情景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