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彩娟 《编辑之友》2012,(7):117-119
毛泽东的报刊现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观,以及报刊编辑观等方面.在他看来,报刊宣传既承担着具体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通过集合引导公众的正义舆论或揭露瓦解敌对阵营的非正义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为很好地执行和实现报刊功能,从价值上党报党刊须坚持党性原则;为增强党的报刊宣传的有效性,从形式上须提升报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前的苏中地区中共党办报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改善设备,煅炼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钱承军 《传媒》2011,(7):7-15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事业是与党同时诞生、同步前进的。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党的事业和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党报党刊也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各机关、部队、团体及个人在30年间所创办的各种报刊,总计不下4500余种。这些报刊在创建新中国的伟业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华彩乐章之一而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4.
王吟 《图书馆界》2007,(4):65-67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宣传馆藏,方便读者查询,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与当代报刊数据库不同的特征,通过书目数据全面揭示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简明地论述早期毛泽东与报刊的互动以及报刊对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切实影响。正如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的话所说:“我们关心的并不是某时某地出现的历史事实本身是什么,而是它们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表示什么”。(《西方的没落》导言)  相似文献   

7.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郑保卫 《青年记者》2023,(23):50-58
本文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一生报刊活动的主要经历,指出毛泽东的报刊活动为成就其革命一生的宏伟事业、奠定其新闻思想的实践基础、培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推动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中国化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和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邹晶 《青年记者》2012,(18):108-110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作为军事家、战略家以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领袖,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在复杂的国内环境和重大国际事务中,巧妙运用舆论的力量,不仅像战争年代将舆论当做一种特殊武器对敌实施战术进攻,更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国际外交斗争中,赋予舆论国际化视野和外交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舆论战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创造了当时国内杂志界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谱写了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邹韬奋提出关于报刊编辑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李荣珍 《档案》2015,(1):54-57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甘肃民族工作作过多次批示,涵盖内容丰富,为甘肃及全国民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促成了民族政策大检查工作在全国的开展。研究这些重要批示,对加强民族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出版参考》2011,(7):22-23
黄炎培(1878--1965)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为中国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出版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等。毛泽东的这些编辑思想,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刘英翠  饶鉴 《编辑之友》2017,(9):97-102
借助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中的内容研究方法,文章以“题材话语”和“思想话语”为切入点,对民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闻述评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题材话语”是围绕“服务事实、侧重军政”展开,而“思想话语”则围绕“意在抗争、旨在宣传”展开.同时认为,民国报刊新闻述评之所以呈现出上述话语特征,是对救亡图存和国富民强追求的外在使命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内在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璐 《传媒》2023,(18):84-86
新中国成立前,党报作为共产党文化战线的前沿阵地,是共产党强化人民群众工作的重要纽带。党报在文化战线上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不同时期做出的工作调整,具有革命特征的新闻宣传,见证了共产党光辉的成长史。党报新闻宣传始终践行群众路线,紧跟时代要求,为共产党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解放全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冬英 《兰台世界》2017,(11):88-93
粤东是东南沿海口岸的一个重要地区,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嬗变和西方文化的输入,粤东地区近现代报刊出版繁多,其报人分布甚广,活动十分活跃,在我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在尽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近现代的粤东报人报刊演进作简要述评,以便人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到这一时期粤东报人报刊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朱健 《浙江档案》2022,(9):8-13
根据《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考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共60次离开首都北京外出视察、调研、开会、休养等,其中浙江是他外出活动去过次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共计48次、停留时间769天。毛泽东在浙江期间的活动大致为四方面:商讨共和国的重大政治、经济工作;会见世界各国、各地区重要宾客;指导浙江的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欣赏第二故乡的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是近代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报人。他当过记者、编辑、报纸经理人,致力于副刊,采、写、编、经营都很在行。在张恨水多年的办报实践中,他有着自己一贯坚持的报刊编辑思想,具体表现在:追求新闻真实性,报纸应当担负社会责任,关注时事,为国而言为民而言。  相似文献   

20.
林白水是中国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他以白话为载体,以民族意识、民权意识、科学意识为主要内容对民众进行启蒙宣传,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五四"启蒙运动做了准备,但由于其学养准备的不足,对启蒙者角色认知的偏离、时代激进思潮的影响等,限制了林白水启蒙宣传的成就甚至使启蒙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