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2.
张晓华 《云南教育》2007,(10S):40-41
(一)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主阵地,一节节语文课构成了一名语文老师职业生涯的内涵。因此,不断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是诗意语文,是情智语文,是对话语文,是童年语文……不同的看法,反映了对语文教学的不同认识。可当自己走进课堂,却发现步入一个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语文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课堂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名山,是一汪充满情感波澜的海洋.因此,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真情无限,情满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文化是在语文课堂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规范厦学习语文的一种环境。关注语文课堂文化.应引领学生感受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儿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满足采自学生心是深处的精神诉求,培育学生的智慧,还应把握好语文的特点和性质.关注语文教学的课程本位。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无限空间。这样,学生才能享受语文及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多方面、多层次优化课堂教学要素,着力打造和谐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成永忠 《教书育人》2007,(11):27-28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语文课堂是由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构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追求理想,展示个性的乐园;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命涌动、个性飞扬的展台;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的交流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空间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什么是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以为,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质。 一、注意行为习惯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立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教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型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唯一阵地。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是否应该以快节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为最佳呢?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未必是这样。所谓节奏,是客观事物的合乎逻辑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顾名思义,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该是符合语文课堂教学客观规律的一种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它是具有非语文性和非造型性特征的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是一种内在的激情和刺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定位为“教师足主导,学生是主体”。于是.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种表述甚至是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应该说是成立的。但语文教学毕竟是由“教”与“学”两个层面构成,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难道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处于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繁琐的讲解,而应该是简约而激趣的课堂,它凝聚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激趣是语文课堂的一扇窗,可以用这扇窗开辟语文课堂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当语文教师面对文本时.可以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有很多。选择、确定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怎样的理据?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样评价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合宜、有效?……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僵化、随意的状态.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课程目标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活”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堂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既有知识的科学性,又有传授的艺术性。语文教师要善于进行艺术化情景创设和教学设计,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课堂里充满艺术情趣.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当遵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外在功力因素的束缚.躬身践行“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行进.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欢快的对话氛围.给学生言说的权利,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平等性对话的世界.让多种声音存在于语文课堂.形成一种“多声部对话”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这样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使人幸福。"语文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应致力追求的目标。一、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地方,心灵的飞扬意味着一种激情,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生命的自由呼吸与舞蹈!教育是培育生命呵护心灵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的一生作精神的奠基,若学生的心灵一直处在受压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的独特性体现在它与艺术的接壤和交融上.而艺术的第一特质就是审美特质。那么。语文课堂理所当然就应该开辟出一片美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中,诗歌鉴赏更应该是其中最明媚的一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如同一幕戏剧的上演,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先声夺人”。那么,语文课堂的导入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这个职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现实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个导入的重要性,往往是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切入,这样的课堂自然是单调而乏味的。那么,语文课堂导入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应该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的内涵更为丰富,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诵读场”,重要的是要“书声琅琅”;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感场”,重要的是要“情意浓浓”;也有人认为语文课堂应是“对话场”,重要的是要“议论纷纷”……但我认为,语文课堂更应该是“思维场”,重要的是要“灵思飞扬”。当然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堂应以“学语言”为中心,要听、说、读、写并重,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脱离了思维训练而进行的所谓“语言训练”,常常会成为一种虚华的外在形式、费时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来思考和实施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收获和生命状态。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文化图景的构建。所谓语文课堂的文化图景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营造的一种语文教学文化的氛围和情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文化图景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充满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