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广东普宁人,1946年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报刊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后在多所大学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等。  相似文献   

2.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  相似文献   

3.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方先生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  相似文献   

4.
晚上9点30分,尽管拼命赶路,仍然比预约的时间晚了一刻钟,来到我国著名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家。陪我同去的是当年的同窗、如今仍在方先生门下攻读新闻史博士的方迎九。坐在暖暖的灯光下,吃着师母端出的糖果,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那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国家,在社会科学的各种奖励中,新闻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是被人们遗忘的。然而,去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吴玉章奖金中,新闻学第一次有了席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被评为一等奖。消息震动了新闻界。一天上午,我们去北京西郊人民大学林园拜访了获奖者。见面后,方教授仍然同往常一样,显得那么平静,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种获奖后的兴奋言表,只是对我们的祝贺表示了谢意。看来,做为这一学科的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由谁来书写?方汉奇就是一位书写新闻业发展史的人。聆听过他讲课的人,说他旁征博引,对史实如数家珍,是一部活的"中国新闻史百科全书"。拜读他  相似文献   

7.
论方汉奇的学术研究起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学术史的书写需要建基于当代学人个人学术史的研究。而对学人学术史的研究,绕不过去的问题是其学术研究起点的确定。在新闻传播学界,方汉奇是我国从事新闻传播史研究时间最长的学者,但长期以来,关于他的学术研究起点却一直众说纷纭。文章将学者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视为其可明确判定的学术研究起点,认为:方汉奇的学术研究起点始自1948年6月他的第一篇新闻史论文——《中国早期的小报》在上海《前线日报》上的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8.
范文澜先生说过:“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这位史学家的名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方汉奇教授的座右铭。今年刚满花甲的方教授,自从1948年在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申报》史料的整理研究和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以来,已经默默地在新闻史这块近于荒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38个春秋。过去,他不管新闻史的教学工作是那么不  相似文献   

9.
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本刊共同组织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体例、视野和方法——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在本刊今年第一期刊出后,引起同行专家的极大关注和反响,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不顾炎热,撰文送稿,畅表己见,内中所反映出那种学术热情、执着,以及对于新闻史研究未来发展的殷殷期待,令我们很是感动。在第二期,我们已经发表了张昆教授的文章,这一期,将有方汉奇、吴廷俊、程曼丽诸先生的大作。下一期,仍然还有类似的讨论文章,比如复旦大学宁树藩先生将会发表他的高见。就目前所讨论的内容看,有两点主要共识:第一,现在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讨论,并不是因为中国新闻史研究不行,而是希望在现有很好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飞跃,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也是我们组织这个讨论的初衷。因此,我们不赞成"重写新闻史"的口号,"重写"二字容易误导,似乎原有的一切都需推翻,另起炉灶,更贴切的表述毋宁说是有不一样的新闻史,或者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新闻史。维度多了,层次丰富了,新闻史就有立体感,可能也就更符合其原貌。第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出发点,几乎大家都认为,现有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在视野、立足点、治学风气和态度等诸方面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讨论内容能有进一步的推开和深入,比如:如何扭转目前研究的单一化,报刊史研究空间的拓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如何勾连;与史学的其他领域相比,新闻史研究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放眼世界新闻传播的整个历史,中国新闻史又该如何看待,等等。至于方法论问题,涉及就更少了。当然,如果在讨论中,能看到年青学者的身影,我们会更为高兴。这一期,我们还特地刊登一篇述评性的文章:德国海德堡大学学者研究《申报》的基本情况,以便为讨论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0.
报刊漫画谈     
漫画属于绘画艺术的一种,它以讽刺与幽默性为创作基点,是艺坛中一枝绚丽而带刺的奇葩。漫画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者在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创作的养料,忠诚地表现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一幅构思巧妙、立意深刻、艺术性强、品位高的漫画能给读者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人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启迪思考,其社会效应决不逊于一篇触及时弊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谈层次     
写文章、报道,都离不开层次、段落的安排。安排得好,文章、报道就顺当,脉络就清晰;安排得不好,就会东一鎯头、西一棒子,言而无序,杂乱无章。有一篇写巨轮下水的文章,初送编辑部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它的几个层次是这样安排的:一、写  相似文献   

12.
13.
全面领会报刊批评的内涵——二谈审读与报刊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仲 《报刊之友》2002,(6):22-23
  相似文献   

14.
“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  相似文献   

15.
档案和报刊,同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文革”前,档案资料整理出版较少,也没有象《历史档案》、《民国档案》那样的专业性期刊。就“戊戌变法”来说,1953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仅辑录了少量奏稿和附上《故宫博物院所藏有关戊戌变法的奏折原稿目录》45件,1958年,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编有《戊戌变法档案史料》②,分综合、荐举新政人才等项目,载有大量奏折,  相似文献   

16.
谈报刊编辑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报刊编辑修改权曹瑞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3条,专门对报刊编辑的修改权问题作了规定。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条,对于新闻出版单位认真贯彻著作权法,以及报刊编辑免受新闻诉讼之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条有两款,第一款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少儿报刊工作者,平常总少不了翻阅少儿报刊,如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教育类的、学习类的、文摘类的等,从中既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引起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
王立军 《记者摇篮》2001,(10):40-40
中国报业在经历了八十年代晚报复兴,九十年代扩版、产业集团化的热潮后,目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即进入了都市生活报刊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