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地掷球竞赛规则》的学习和几年裁判工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地掷球竞赛规则》是地掷球运动的心脏和神经。经国际地联专家们的科学策划和指导,地掷球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在竞赛中表现出的生龙活虎、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使简单的活动变得更具观赏价值,为广大民众所青睐。特别是塑质地掷球规则中神奇的“有利原则”更是锦上添花,使无效变有效。滚、靠、抛三大掷球基本技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性,执行“有利原则”更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智慧和技能的抗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时尚球类》2006,(2):17-17
本次三体会地掷球比赛分为金属球和小金属球两个项目,虽然同为金属地掷球,但小金属球比赛与金属球比赛完全不同.除了甩球以外,在场地、规则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小金属球比赛于25日开战.连续观看金属球比赛的观众就会发现.小金属球换了场地.换了规则.也换了球。  相似文献   

3.
李东 《时尚球类》2005,(4):14-14
地掷球运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地掷球比赛中“靠”与“打”的关系很微妙。 “靠”与“打”是一时相辅相成的矛盾,必须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靠”与“打”平衡发展。只有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随着地掷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愈来愈多的队伍开始重视击球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强队比赛中抛击球运用的比例很大.这就存在一个命中率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击球的命中率,使击球更具威慑力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玩转地掷球     
《时尚球类》2006,(2):30-31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体育大会上,地掷球的首次挺进吸引和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即“跃跃欲试”的兴趣,地掷球究竟怎么玩? 地掷球包括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三项,而这次只有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进入体育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时尚球类”是集塑质、金属、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六个小球和棒球等12个运动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小球运动,其中地掷球比赛是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技巧性和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之一。在比赛中充分显示双方教绋员、队员的实力。所以赛前训练中对技战术的准备和布阵等情况,都要认真观察、分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6.
《时尚球类》2006,(2):8-8
岑伟飞,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对于地掷球圈子里的人来说,她可是位功臣,她曾在2004年意大利举行的首届世界地掷球女团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在三体会女子金属地掷球单人连续抛击预赛中.岑伟飞又以46投40中的成绩超过了自己创造的亚洲纪录。这对她来说是个很有“意义”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掷界外球是指运动员将比赛中越出边线的球,按照规则的规定用双手掷入场内预定目标的动作。规则规定直接接到界外球时没有越位限制。掷界外球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原地掷界外球;另一种是助跑掷界外球。掷界外球时要面向出球方向,双手持球举至头后,两臂用力要一致,掷球动作要连贯,两脚均不得离地,如违反上述规定均示为犯规,把球判给对方掷界外球。如果掷球不在球出界的地点掷入场内,由对方队员在原出界处掷界外球恢复比赛。另  相似文献   

8.
65.向球门线掷球目的:训练掷界外球。人数:10人(两个队,每队5人)。场地:40×20米,有两个小场地的球门。时间:30分钟。方法:每个队都力图运用巧妙的配合向对方半场进攻,以便射中球门。传球和射门都按照掷界外球的规则进行。游戏规则:只许两手在头上掷球,两  相似文献   

9.
《掷球运动》2004,(4):26-26
地掷球运动技能主要是通过地掷球技术在对抗条件下的运用成效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地掷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突出重点是在教学与训练内容上要抓好重点技术带动其他技术的学习掌握与提高,要抓主要技术环节,严格要求,动作要规范化,要精通、熟练。循序渐进是指在教学训练上要按照认识活动的规律和认识过程中信息相互传递与反馈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张莺 《时尚球类》2007,(1):34-35
2006年10月,浙江温州,国际地掷球赛场上连续三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站在了地掷球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地掷球运动项目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浙江举办的世界性大赛,也是第一次由高校负责具体承办事宜的世界性体育锦标赛,同时还是社会性体育项目第一次“体教结合”后举行的世界性大赛。 郭晓敏、王美、岑伟飞,这三名实现中国地掷球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奇迹的女将都来自浙江。如今,只要提到中国地掷球,人们就会想到浙江。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自豪的表示:“地掷球运动,浙江选手是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规则》第十条第6点“掷出去的大球在未达到目标球前碰触围板.该球无效,执行有利原则时除外”.而《规则》第十一条第2点却又规定“在比赛中大球和小球碰到侧板后,但未碰到任何场外异物又回到场内,则为有效球”。该二点条文中分别提到的“围板”和“侧板”各指什么,是否可认为“倒板”即“围板”.就是比赛场地两侧的围板.也称“边板”。如果“倒板”即为“围板”.那么如何理解和执行这两点规定?  相似文献   

12.
广超 《时尚球类》2006,(2):13-13
5月26日.三体会地掷球赛进行了小金属球团体小组赛的比赛。虽然同为地掷球,但小金属球比赛与金属球比赛完全不同,除了用球以外,在场地、规则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小金属球赛很休闲,虽然不如金属球激烈,但因比赛中与对手直接对峙,也充满了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地掷球运动》2003,(2):20-20
为了扩大我国体育人口。增进全民健康,在低龄老年人中逐步开展了这项高雅而有趣的新项目——金属地掷球运动。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汇报,得到了上级地掷球协会领导的重视。在他们的指导下,提出结合低龄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的金属地掷球暂行办法。坚持以国际金属地掷球竞赛规则为主,结合低龄老年人的情况,把击球距离从12.5米缩短为10.5米;连续击球比赛时从5分钟缩短为2.5分钟:准确击球中每个目标球一次击球机会增加为两次击球机会;部分项目暂定为表演项目和接力项目。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时尚球类》2006,(2):35-3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得悉地掷球家族中金属、小金属地掷球成功入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高兴之余.突然想起了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身为地掷球家族的前辈,绚丽多彩,曾为家族带来诸多荣誉,有着光荣与梦想的塑质地掷球却无缘三体会,这无论如何让人觉得有点悲哀。5月底.当她看着弟弟妹妹在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表演时,不知将有怎样的心情?也会变然十分悲伤,吟起曹子建的这首诗吗?会觉得自己年老色衰无人垂青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地掷球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术陆仲元(沈阳体育学院110032)OntheRulesofGameandTechniquesin“DiZhiQiu¥LuZhongyuan地掷球在欧洲、南、北美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通常称之为“博切”(Bocce)。1944年...  相似文献   

16.
《时尚球类》2005,(4):27-28
2005年是中国掷球如沐春风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掷球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惊喜是,2006年5月在江苏苏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中金属地掷球将首次以正式身份亮相。自1984年塑质地掷球引进中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蓬勃发展;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地掷球比赛(男子)的7个单位参赛.到2005年的47个参赛队。2003年中国掷球运动专业杂志《地掷球运动》诞生.发展为《掷球运动》到如今的《时尚球类》。我们看到掷球运动就像燎原的星火.在华夏大地点燃人们的热情.激起人们对于健康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在沙滩排球的训练和比赛中,出现了~种新型的防守技术,即所谓的“战斧式”垫球技术。这种技术特别是用来防守飞过来的高空球(通常高于运动员的对肩或头部水平)。因此,在训练时教练员应多抛或掷一些高空球,以强化沙滩排球运动员的防守技术。在’94-’95赛季初期,随着沙滩排球规则发生的变化,国际上出现了“张开手掌”防守对手重扣或速度较慢球的防守技术。但是“战斧式”防守技术是防守类型中较为理想的一门技术。来球既然高于防守者的头部和肩部,且速度较慢,这就给防守者创造了一个给自己同伴传高、难球的机会,而且传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18.
  赵乃均 《时尚球类》2005,(2):46-47
地掷球技术是进行地掷球比赛所必需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是在竞赛规则允许条件下所采用的各种合理的掷、击球动作(滚靠、滚击、抛击)。它是地掷球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29日,由“中山中岗置业”有限公司和香港草地训练中心共同赞助,中国掷球协会主办的,“中港澳草地掷球邀请赛”在深圳笔架山公园举行,来自中国、香港、澳门的24支队伍,在7月29~30日两天的时间里参加了比赛。经过角逐,深圳代表队荣获本届邀请赛冠军。  相似文献   

20.
《时尚球类》2007,(1):31-31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掷球项目的竞技运动水平越来越高,迫使我们每一位从事掷球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训练过程,力求使每一个训练过程科学化和系统化。而为了打好掷球训练的基础,使掷球运动的成绩达到优秀水平,则需要在训练过程的开始阶段要注重科学的选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