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8):M0001-M0001
某高校老兄,近日见面闲聊,说起来他一年出书两本,几年来成果累累,煞是令人羡慕。转身跟他约稿,希望他把自己几年来读书的心得跟同仁交流,没想到他很干脆地回答很多年没有读书了……  相似文献   

2.
他讨论的不是那些仅有读书人关心的命题,而是鲜活存留于古往今来读书和不读书的所有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他论说的不仅仅是精神,而且是从"福"的字形出发,延展到各种形态、各个层面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今天参加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周年纪念会,是很高兴的。我跟这三家书店有五十年的关系了,有半个世纪的联系。今天在座的有不少是当时三家书店的负责人,如徐伯昕同志、钱俊瑞同志,胡绳同志也是吧,好多位啰。可以说,我们是同志的关系,不是出版家与写作人的关系。就是在那时,我们也是同志的关系。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我感到很高兴,有一种友谊的感情。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时间不短哪! 我当时不认识邹韬奋同志,没有跟他见过面。我与徐伯昕同志交道打得最多,因为我要靠他维持生活,拿稿费。与俊瑞,也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央视名主持白岩松在诟病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时,有几句话说得很直率:"说白了,我觉得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外室相当程度上是失败的,因为不说人话,不按照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进行交流,而是自说自话、喊口号."他认为,做对外宣传报道,就要.把自己降为人、或者说升格为人,然后去讲心里话就OK了"."跟美国人说话也好,跟日本人说话也罢,不管跟哪里人说话,首先要想到的是跟人说话."  相似文献   

5.
梦圆兰台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的祖父就用奉承话和胡椒饼哄着我跟他读<三字经>、<增广贤文>,还要背诵:"云对雨,雪对风,……"虽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也觉得很好玩.慢慢地,读书就上了瘾.  相似文献   

6.
1868年1月,约翰·威廉·德弗雷斯特(很不幸,今天他已基本被人遗忘)在《国民》杂志上撰文,呼唤"伟大的美国小说"早日出现。他对此定义如下:展现"寻常的喜怒哀乐和美国的世情风俗……在一部小说的架构中描绘美国的灵魂。"这里的关键词首先是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 ,启迪智慧。书籍好比食品 ,有些只须浅尝 ,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 ,慢慢品味。所以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通读 ,细读 ,反复读。”“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机敏 ,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因此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 ,他就必须很狡黠 ,才能掩饰无知。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 ,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 ,他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与他的气质、气度和气魄,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能把知识变为技能,能使学问成为智慧.那么他的工作、事业乃至人生境界,都会随之得以提升。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的粗浅道理。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10.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