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阳冈》的教学重点是"武松打虎"。其中"揪"字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极深,富含精神和文字意味。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视线聚焦  相似文献   

2.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3.
余丽英 《教师》2008,(19):27-30
诗意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在本次《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管理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特殊性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要。《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效果,既受案例选择、教师课堂组织等关键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学设施、课堂规模、学生心理等客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中心组织的小学《品德与生活》优质课的评选活动,执教了四年级《服饰变化看社会》一课。课的准备到执教的过程,也是我困惑、感悟、收获的过程。我想把这点滴的感受及微小的收获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6.
莫伟军 《中学文科》2007,(12):85-8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要还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地位。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实践这一转变?在教学《童年的朋友》时,除了扫除生字障碍,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感悟内化,效果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杨晓林 《科学课》2008,(11):24-26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日晕与蜗牛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它们怎么会扯到一起呢?不过,您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8.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直接感知,为今后的实践和应用打下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邢政 《考试周刊》2013,(28):58-59
文章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从教材解析、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细节感悟到情感体验,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梁江伟 《课外阅读》2011,(8):125-125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主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悟这一思想方法,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全过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杜威说过: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体验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然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常出现课堂是教师的课堂,不是儿童的课堂。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情感参与程度是他们能否沉浸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儿童从形中、声中、情中去感知文本,用教师的情弦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使他们用心去学习,促使他们  相似文献   

12.
【案例】 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为了让学生对作者贾岛有所了解,我向学生介绍道:贾岛是唐代的一位诗僧,他做诗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以苦吟出名。接着我又让学生快速阅读本册教材第9课《推敲》,文中这样写道:“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观察录像中同学吹泡泡的工具的形状。分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之一,教师利用“吹泡泡”这一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素材,创造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既起到了调取学生的以往经验的作用,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体验愿望,更加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学生进行体验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5.
灵性是学习的追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创学数学。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师:"对悼公称赞祁黄羊的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谁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上。而应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解题经验、方法,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体验、反思、形成和运用策略。实际教学中,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19.
何延云 《山东教育》2007,(1):104-104
《品德与生活》课倡导品德培养必须回归生活,因为首先的发展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发展。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道德救育。《品德与生活》课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把握来自社会诸多方面的教育因素。使教育教学更贴近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愉快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所进行的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学习、应用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是探究的主体,但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