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 《知识窗》2013,(9):35-35
除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之外.“清明”还有清澈、明朗之意,用来形容天气、月色等。而清澈、明朗的天气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时节是天高气爽的初秋。  相似文献   

2.
四月物语     
四月是播撒希望,生机勃勃的季节。在四月里有“清明”和“谷雨”这两个节气;清明、谷雨是指天气清澈明朗,降水量增加,五谷得雨而利于生长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11,(10):56-56
清明最初只是节气名称,时间在夏历三月间(公历4月5日前后),比寒食节晚一至两天。清明的含义,据《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到了清明这天,天气回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惜春正命、纪念亡人的绝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讲了多年《故都的秋》,也在各地听过许多教师讲《故都的秋》,又在网上浏览了众多《故都的秋》的教案和相关鉴赏资料,感觉我们为《故都的秋》清澈的文眼带了个墨镜。那就是在授课或鉴赏过程中明知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却因为把鉴赏重点放在了“特别地”“清、静、悲凉”上,从而忽略了对“来得”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欣赏陈向群服装设计作品:豫剧《焦裕禄》,话剧《清明》《猷山节考》,音乐剧《奥克拉荷马》《幸运的家伙》。  相似文献   

6.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0):56-58
墓祭何时出现 俗语云:"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知道感恩.中国历来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白居易在《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中云:"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清明是一个悼亡的日子,"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每到清明,人们都忙着回乡上坟扫墓.  相似文献   

7.
清明,本是季春时节的一个节令,传统的24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谓“清明”,意思即指此时自然万物皆呈“清新明洁”之貌。这时节,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万物复苏发育,大自然一派  相似文献   

8.
正甘蔗水多汁甜,营养价值高,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最近一篇名为《比毒蛇还毒,清明节后千万别吃这个》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称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这是真的吗?"清明蔗毒过蛇"是说在清明时节,甘蔗容易变质。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分析,清明前后气温回升,空气潮湿,甘蔗若运输、储存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霉菌生长,产红心甘蔗危害大  相似文献   

9.
哲理 《百科知识》2010,(7):38-39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用生花妙笔写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0.
著名漫画家、原《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丁聪,40岁那年当了“右派“后来到北大荒的八五0农场云山畜牧场。今年八十多岁的丁聪,曾在上海美专研究班画过半年多石膏素描;30年代初就开始漫画创作,在上海、香港编辑电影画报及《良友》、《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起曾担任《北京人》、《升官图》等舞台美术设计;1946年后任《清明》、《人世间》文艺杂志主编、《人民画报》副主编,  相似文献   

11.
刘志伟 《百科知识》2021,(18):23-24,27
金东仁先生的作品《船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好天气的春日所观所感.通过对景物的不断变化和主人公心理过程的描写,深层次地揭示了社会群体中心理异常的表现特征. 一、作者生平及《船歌》梗概 金东仁(1900—1951年),韩国小说家,号琴童,早年曾留学日本,1919年参与创办朝鲜第一份文学杂志《创造》,并开始发表处女作.1925年后,金东仁宣传艺术至上主义,提倡纯文学.去世后,韩国杂志《思想界》为其设立东仁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我们《美术教育研究》先后失去了两位重量级的顾问:黄澍、王伯敏。黄澍先生97岁仙逝,王伯敏先生90岁辞世。他们都得善终,走时安详平静,是前世修来的福啊。今年3月下旬,我路过钱塘西湖苏堤,孤山脚下,忆起昔年王伯敏曾与我来此膜拜他恩师、先贤黄宾虹的旧居。触景生情,我想起了吴惟信的一首短诗,是关于清明即事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每当读起这首诗,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亲眼看一看杏花树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4.
正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节候表征在古人的观念中,立秋是农历七月的节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相似文献   

15.
正书名:《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定价:48.00元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ISBN:9787110089354书名:《硅谷启示录·2:怦然心动》定价:48.00元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ISBN:9787110089361甘本祓先生的新作《硅谷启示录》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世,发出了一个信号:侨居美国20余年的科普作家甘本祓已重归"故里"——祖国的科普创作界,再度耕耘于神州科苑。旅届国外、封笔多年的他,对祖国科普界依然十分关心,创作热情未减。退休后,于2009年秋与神州科  相似文献   

16.
明红 《知识窗》2007,(8):22-23
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后进献皇宫,宋徽宗赵佶十分珍视,他用瘦金体御笔亲书了“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双龙小印。徽宗成为皇宫第一个收藏此画者。  相似文献   

17.
马文书 《大众科技》2007,(8):170-171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四版是一部新型的、融合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于一体的英语语法教材,已被列为最具有权威性的语法书之一.但语法的使用,应是一个明朗清晰的框架,而此书有些知识却存在着某些含糊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每当读起这首诗,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亲眼看一看杏花树的真实面貌。然而,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呢?  相似文献   

19.
贾娟娟 《科教文汇》2011,(10):153-154
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典雅、明朗,音乐旋律动听优美,对于歌者声音的基本功训练很有帮助。莫扎特咏叹调的作品数量多,很难进行逐一分析,本文选择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和《美妙时刻将来临》进行了教学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地气,即地中之气,是来自大地里的力量和气息.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对接,才会春暖花开,焕发勃勃的生机.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明代名医刘纯在《短命条辩》里明确指出:"病家不接地气,故阴阳不通.是之阳气自行消长,而症候随之消长.嘱病家每日赤足走路,半时辰即可."可见,"接地气"关乎人体的阴阳平衡、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