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上说,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 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烦琐.于是他创建了墨家学说。  相似文献   

2.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又称孔老二.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是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因宋国内乱,逃亡到鲁国落了户.后来孔子父亲孔纥做了鲁国的大夫,成为鲁国人.孔子从小就打下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烙印.他童年嬉戏常常模仿着奴隶主贵族祭祀的礼仪.他笃信“天命”,缅怀“先王”,形成了保守复古的反动思想.孔子青年时代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叫“委吏”,是替奴隶主管理仓库和粮  相似文献   

3.
孔子(公元前556—元前479),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我国二千多年来很有影响的儒家学说的开创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的先辈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到孔子少年时家中已经很贫困。孔子长大后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他到各国去游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受到当时各国统治者的重视。晚年他致力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整理了《诗》、《书》等文献。他  相似文献   

4.
墨子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至前376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曾做过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说的创始者。其学说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派。"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是墨子的理想生活。墨子的主要著作是《经说》上下两篇,乃是墨子讲经,弟子笔录。  相似文献   

5.
墨子名墨翟,鲁国(一说宋国)人,约生于公元前四六八——前三七六年。墨子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设有规模很大的私学,拥有弟子三百,并发展成为政治集团,成为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显学”。代表墨子思想学说的是《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把他尊称为“圣人”。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至今仍有其光辉价值。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  相似文献   

8.
《“孟子”二章》文字虽短,论证推理却十分严密。教学时,可抓住要点,侧重点评、分析比较,指导写作。一、简介作者孟子(前三七二——前二八九)名轲,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著书,成《孟子》七篇,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的思想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所以在维护统治阶级权利的原则下,他也尖锐地揭露了不知爱民的“人君”。  相似文献   

9.
子路坟     
子路坟为濮阳名胜之一,座落在市区京开大道西侧。经过整修的子路坟,坟冢高大、殿堂宏伟碑碣林立,青松翠柏颇为壮观。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泗水)人,是大教育家孔丘的弟子。他小孔子九岁,为人正直勇敢,诚笃忠信,勇力过人“有闻过则喜”的美称。孔子很佩服他的品德和才学,曾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在列国间很有声望,曾做过鲁国大臣季孙氏的总管。后来到了卫国先在蒲邑(长垣)为宰;后任卫国权臣孔悝的家臣(掌管府内事务的官)。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早年为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献,并把鲁《春秋》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作。他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名七十二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 《教育》2014,(12):78-78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我国东部的现在的山东省.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的《孔子世家》.从这篇世家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50岁时进入了鲁国,后来做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13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回到鲁国,过了3年就去世了.死于公元前479年.当年哲学兴起,  相似文献   

12.
吴永登 《现代语文》2008,(8):150-151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他首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体系中影响最大、一直占主流地位的儒家学派。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他的思想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对东方甚至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人文主义“仁学”的三个支撑点”──兼评胡国亨先生的“大孔子学说”钱耕森一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孔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人文主义者,他建构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仁学”体系。他的“仁学”思想,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今仍有着重大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祖先原是宋国的奴隶主贵族,曾祖父时迁到鲁国,父亲做过陬邑宰。孔子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很贫贱,早年当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还做过帮人办丧事以糊口的“儒”。正如孔子自己所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生活的贫贱和比较接近下层社会的经历,对这位没落奴隶主贵族出身的孔子,在思想上不会没有影响。孔子的一生潦倒、不得志,官运也并不亨通,直到晚年才做过鲁国的司寇,为时仅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思想学说在我国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化的基础,其道德伦理思想也长期成为我国传统道德生活的准则,他的德育心理思想,如德育的首要地位、德育心理的四阶段、德育心理的培养方法等,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纵向地考察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流变。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在原有耻光而大之,形成了齐法学说;鲁国出现了臧文仲与柳下惠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春秋后期,孔子是柳下惠而非臧文仲,杀少正卯,齐国以法家为主要特色的思想文化至晏婴重礼而淡化法,齐文化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生卒年代无从确考,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古代奴隶制濒临崩溃时代,动荡的社会、土地兼并的战争、以及伴随着经济、政治和军事斗争发展起来的各家学说,使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然而,  相似文献   

18.
张远山先生在《东方》2001年第10期中,提到了“子贡赎人”的道德典故: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在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赎了一个鲁国奴隶,但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孔子认为,这违背了他的道德思想。因为子贡式的“无私道德”最终使道德变成了只说不做的东西,成了纯粹的高调。过高的“道德”不仅没有推广道德,反而推广不了道德。  相似文献   

19.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他“坐怀不乱”的传说几近于尽人皆知,柳下惠成了标准正派男子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个被人目为千古美谈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与史学     
孟子与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古史进行过整理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重视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基于一定的诠释立场对历史进行诠释,以史论政,史论一体,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色。孟子的历史理念和史学思想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在我国史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