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自主”是指在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策略选择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助”是指基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实现学生之间的互问、互教、互评,不仅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更在个性和人格的养成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增加学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学习型”课堂则实现从“教为主宰”到“学为主体”、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互助学习”的转变。实践证明:自主一互助学习型课堂改革了课堂结构,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应把所教的问题都“讲深讲透”,一股脑儿地把最精简、最优化的方法细细地介绍给学生.要知道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地这样做则是不利的.有时教师所讲内容未必是学生想知道的,造成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只是被动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周建振 《考试周刊》2012,(22):35-35
何为“交流案”?交流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是联系教与学的一个案本。过去老师上课,只有老师有教案,学生有的只是课本。而如今老师所授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打印在一起,一并分发给学生,这一形式的载体就叫做“交流案”。“交流案”可让整个课堂进行“读”、“议”、“展”、“点”、“练”的演绎,达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利用“交流案”打造有效课堂,让语文课堂更生动?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校教育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课程改革必须致力于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但现在诸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喜欢他所教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为此,笔者用了三年的时间对“互助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作了较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王莉 《考试周刊》2012,(45):30-31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课堂是务实的、有效的.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文本“读、品、悟”融为一体,这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将“评价”植入课堂之中,促进目标的完成,这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源于“教-学-评-体化”的教学思想,做好“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这三件事.课堂的效益才能体明.出隶,  相似文献   

7.
巧妙设疑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看到数学“心有余悸”,倘若不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真不知会有多少学生主动放弃它.出现这种状况,除去教材本身的不尽人意的因素,恐怕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不少教师备课往往只是把教参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教案上,将其记熟,然后再“胸有成竹”地跨进课堂,于四十五分钟之内,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生自然是不爱学的.  相似文献   

8.
李鹏 《四川教育》2020,(12):25-25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互动教学是师生在交流中进行“教”与“学”。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线上教学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授课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了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快乐”,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快乐”.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快乐”.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一直是我们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最熟悉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导下的课堂中,很多老师一直认为把所教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留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很多教师很难、甚至没有办法教好学生,为此,他们一味不断地进行“教”,却很少思考为何难以“教”会学生,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友善用脑”理念恰恰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学习洋思中学和度郎口中学的一些教学经验.尤其是他们都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不再是“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变成了课堂里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了主人,这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其中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给我们学校倡导“实行10-15分钟课堂操练”立下了很好的学习典范与样本。  相似文献   

13.
由于教学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其效果非但取决于教师教的方式,还取决于学生的学;这就不同于其他诸如产品加工制造等社会行业.它需要我们除了重视教的方式、方法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这种双向活动取得高效,是我们教师应积极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较为重视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对课堂的评价也限于对教师上课而论,将“学”的主体都看做是被动的、可填充的“容器”.致使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课后提问学生时,则是一问三不知的结果.我们只有重视和改进课堂的每个环节,才能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在这里我引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启发引导.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离开了学.教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6.
高效课堂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对推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课堂模式过于重视“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宛若圣者、道者,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师生处于“教不教由我.学不学由你”的状态,而课堂应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场所、合作学习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教师应设法让课堂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舞”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当好这个舞剧的编剧和导演.我们将平时的一些做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程琼芬 《考试周刊》2011,(42):58-59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教学中,笔者不断地教学实践,发现“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是一条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先学”让学生觉得更有探究性、创造性,“后教”让教师教得更具针对性、效果性,做到“先学后教”,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