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刚 《科教文汇》2011,(17):37-38
我国是世界上艺术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重技术轻人文的艺术教育思想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是我国特色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罗娟  罗建光 《科教文汇》2014,(2):144-144,145-146
高等教育改革强调内涵式发展,突出实践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立艺术院校,四JIl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提出了“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作为实施学分制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阐释了“三结合”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背景、内涵特点和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3.
郭瑶月 《科教文汇》2020,(11):55-56
艺术院校因其独特的专业构成,在教育教学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也应该注重针对性和专业性,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诸多共性中,意识形态性是最为显著和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通过意识形态共通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为报考高等艺术院校做基础准备。因此,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基本的演唱方法,在考场上和舞台实践中完整地唱好相应的曲目,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萍 《科技风》2023,(9):26-28
“艺术概论”是艺术类核心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课程模块化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为当代艺术教育探索新路径。本文就是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分析模块化在高校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解析“艺术概论”课程模块化的设计依据,实施原则以及策略,为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教育旨在与时俱进、培养具有创新特质人才。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技术日新月异,日常生活需要人们有更高的图像处理能力——能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有效地表达信息。初中图像教学是实践新课程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重要的章节。  相似文献   

7.
蒋环宇  蒋映雪 《科教文汇》2008,(34):193-193
文章分析了美术专业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树立符合艺术本质特征与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教育观。在一般的美术中学和高考美术班中,素描、色彩和速写是常见的训练科目,因为这也是高等艺术院校入学考试的基本内容,很多学生误以为素描和色彩就是美术的全部,以至于当他们进入高校之后仍然死抱着那些已经获得的技能,不能很好地学习和体验新的东西。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反而阻碍了他们进取的脚步,问题表现在学生的身上,但根子却源自我们国家初等美术教学的方法和入学考试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教育的全面改革、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以及学校自身完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大学艺术教育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教育话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大学教育"这个含义,认识到大学艺术教育的独特性,然后再去探究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1、大学艺术教育的特点一是寓教于乐,二是潜移默化,艺术教育的功效不是立竿见影,决定了参与及从事艺术教育的人需要有持久的恒心和足够的耐心.2、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反观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发现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单从艺术教育的手段方式来看,我们显得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体内容上缺乏我们自己的特色,要进行艺术教育的变革,首要的、最关键的就是观念上的变革.3、大学艺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艺术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式的,要在"大俗"之中见到"大雅",研究一种将对艺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对艺术的领悟、感受、热爱程度结合得最好的考察方式.  相似文献   

9.
肖虎 《世界发明》2009,(11):53-53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表现在社会对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宽容和大众媒体对当代前卫艺术的关注,表现在一般民众对前卫艺术相当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实践性教学贯穿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对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属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有所作为的。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直观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多媒体、因特网已经普及,并且渗透到日语的教学中。多媒体、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给日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21世纪应该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学中创造一个高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日语教育的目标。多媒体、因特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与日语教学课程的结合正在成为国内外广大日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以网络为支撑的新的日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专家教案库,日语教学专家系统的应用此起彼伏,可是单纯使用多媒体、网络和单纯使用地进行传统的日语教学都有利有弊。因此将多媒体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实现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已事在必行。作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与日本教师的共同研究实验,双向开展的网上实时教学。尝试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现将研究的成果整理如下:教育领域,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已事在必行。作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与日本教师的共同研究实验,双向开展的网上实时教学。成功地尝试了利用网络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的模式,现将研究的成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语文教学领域被广泛运用。这既是教育的进步,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多媒体不合理的运用削弱了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抑制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变成了现代版的"填鸭式"。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坚持以人为本、要正确定位、要与语文教学特点和内容相结合、要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艺术时代性的个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山 《科教文汇》2007,(8X):198-198,202
任何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有了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整个时代来给予自己的解释。本文借以时代艺术为题,给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性一个个人评判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路英 《科教文汇》2021,(10):123-124,14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同以往相比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采取在线开放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艺术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现阶段,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运用还处于摸索时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该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职艺术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全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规模急剧膨胀,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成倍增长,河南省也不例外.与全国局势大体一样,观其表象繁盛兴旺,但透过现象可隐约到危机正在逼近.本文通过教学模式、招生的"大众化"、师资情况、以及学科建设来研究河南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现状,呼吁更多的人重视河南高等艺术教育,一起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10,(11):16-18
金秋时节,北京798艺术区再度迎来自己的盛大节日。从9月18日到10月17日,持续1个月的“2010北京798艺术节”,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和交易的舞台,也让中外艺术爱好者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变化,触碰到时代的发展脉搏。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高职院校艺术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就创新教育在艺术体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评价等几方面的应用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了阐述,以期与积极推动创新教育的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翊 《现代情报》2002,22(3):57-58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场所,为配合学校实现创新教育目标,高校图书馆应为创新人才的成长营造一个优化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李莘 《金秋科苑》2009,(20):232-232
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审美需要的满足、审美意识的塑造、全面素质的培养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艺术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