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企业实现和谐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尤其在跨文化管理中,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文化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就更为必要.一些中韩合资、合作企业在享受经济成果的同时也为文化冲突而烦恼.文章通过对中韩企业文化特点的比较,提出了跨文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段艳 《职业圈》2013,(35):13-1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的加速渗透,我国企业正面临着跨文化理念的冲击与挑战。专家指出,中国企业需要学会在跨文化理念下的企业人本文化创新,不断升华文化管理的内涵,善于运用人类文明与先进文化,推动企业经济和谐发展。企业以人为本的跨文化理念与管理创新,就是要善于将东西方文化理念融会升华,吸纳世界文化精华,消除文化差异,提高人的文化精神境界,努力创造出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与精神,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会刚 《职业圈》2013,(15):7-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投资经营。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跨文化冲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跨文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我国许多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在境外直接投资建厂,将经营的触角伸向国际市场。在享受国际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语言等方面与东道国存在差异,我国跨国企业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跨文化;中突问题。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或素养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其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有重要的影响。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交易双方在语言沟通、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正视文化差异,促进贸易达成。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跨境电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跨境电商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提升电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需要创新和实践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意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的方法和实践的经验来提高英语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跨文化环境,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更多地立足人类自由交往的需要与实践,通过经验研究揭示不同跨文化情境中保持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可沟通性的独特路径,通过批判研究揭示文化间的权力关系,重构人类的普遍交往。当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纷争把人类带入一个充满冲突、交流贫困的时代。跨文化传播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消除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状态,更好地认识文化模式与文化变革、文化对人的影响、移民的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与价值观、信仰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的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基于中国问题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全球化中跨文化适应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跨文化培训与教育、提高文化敏感性与文化意识、加强跨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和建立多元文化团队等对策,旨在为企业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通过符号活动创造、传承和共享的一切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是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通道。跨文化沟通就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密切的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劳动力的文化背景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界合作 业务领域最广泛、人数最多的合资项目. 七年来,东风有限公司正确处理学习日产文化与弘扬东风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成功驾驭了不同企业文化,实现了东风有限公司跨文化管理,保证合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花金侠 《职业圈》2007,(24):115-11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角度的跨文化意识内涵,分别从跨文化态度培养、文化比较意识培养、文化输出意识培养三个途径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跨文化意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高度的跨文化敏感性,提高其跨文化能力和素质,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本研究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坚实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情况下,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际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有鉴于此,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国传统礼仪内涵,剖析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的文化融合和差异,理解中国传统礼仪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蕴含的价值,如此才能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本文主要着眼于跨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浅析跨文化交流的形成动机、交流趋向、交流形态几方面。跨文化交流的形成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民间传统文化等方面;跨文化交流趋向受到文化差异、生产力水平、新媒体的产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有着不同的呈现;由于各种影响因素不同,跨文化交流形态又呈现出传播单向性、同化现象、信息不对等。  相似文献   

14.
泰国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给中国的受众带来了不同的议题讨论,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程进行文化解码,但在传播中常会出现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传播隔阂和传播障碍。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媒体和受众对泰国影视剧所关注的主要议题及报道原因为切入点,探究此类跨文化传播方式对提高泰语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我国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启示。将单一化的议题转化为多元化议题进行解码,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聚集的地方,各族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文化差异最为典型,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极易产生隔阂甚至冲突,因此,进行维汉跨文化交际研究已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提出可在南疆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帮助维汉大学生培养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构建跨文化知识框架,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立志于将文化认同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双语教育有机结合,最终推动南疆高等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歆 《职业圈》2007,(20):73-74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不同,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促成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管理中,借助S价值观来深刻思考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要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和谐,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统一,实现东方文化与西方精神的完美融合,借此来消除文化差异,避免或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分类以及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通过系统地文化导入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达到合适地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周丹 《文化学刊》2008,(6):185-188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镜像折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被称为跨文化交际。但"跨文化交际经常会出现障碍,归结起来,原因或是语言方面的,或是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叙事背后是文化,对于叙事的研究其实质是对文化的透视和思考。就叙事学十分关注的诸如“形式”与“文本”而言,分析目标不仅限于叙事人称、时间等,其文字中蕴涵的国家形象、文化身份更值得审视。同质文化下产出的文本内容会得到其文化群体认知上的理解,跨语境的文学作品容易造成文本理解困难。以跨文化视角对叙事文本的创作方式、视角进行分析,会发现中德文化的殊异决定了其文学作品内容和叙事手段的差别。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德作家会以何种角度诠释并展示不同国家形象,跨文化叙事者对本国和异国的解读和想象的特点,其叙事方式如何带着深刻的跨文化意蕴,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的中德文学研究从来不应是一个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