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晓波 《教育》2011,(26):51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它负载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信念、道德、审美、情感等多方面教育的责任,教学的前提是把学生当作有生命意识的人,教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完善生命发展的历程,教学的归宿是达到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正>"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对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教育本质就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责无旁贷地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呢?以下是本人有关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否则会失去语文的本位。毕竟语文课还是要保留语文的味道的,如过分强调对生命价值、生命意  相似文献   

5.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正>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命题中的一些弊  相似文献   

7.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机器.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回归生命关怀。中小学语文教育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任,要深入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对话”的、贴近生活的语文课内外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唤醒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关怀具有天然的联系。"言为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唤醒教育",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最温情、  相似文献   

11.
陈茜 《现代语文》2005,(12):65-66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和充满诗意的忧伤.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它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无论怎样界定语文,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诗意、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显然,教育不仅是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及其生命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尤为如此,因为语文的高贵在于让生命诗意的栖居,语文学习本质上应是学生生命的体验,是学生理解生命内涵、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内涵:怎样理解"生命语文"教育(一)"生命语文"的理念内涵"生命语文",就是教师焕发生命意识,充分挖掘、还原、开发文本课程的丰富内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升华师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人文、多元、丰富、深刻的情感与思想的语文教育理念。它把传统意义静止的文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生理与心理教育,还是对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教育哲学一直都在探讨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问题,本文从哲学意义的思维与视野,提供对生命教育的哲学反省.哲学意义的反省提供给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对自我与存在的关怀" (即与自己的关系),以了解存在的意义;与"对伦理与现实的关怀"(即与他人的关系),以深化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死亡与超越的关怀" (即与超越者的关系),以探讨人的超越向度.  相似文献   

15.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校教育这一维度,分析了"教育冷漠"现象的成因,重点提出了避免出现"教育冷漠"现象的措施,即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关怀"、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与适当开设生命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李茜 《教师》2014,(21):104-105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这一独特的生命体有了更多的关注。生命化教育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性,开启生命的智慧,享受生命的美好。生命关怀理论下的课堂教学细节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来对待。反观当今课堂教学细节,还存在有悖于生命发展的问题:教学细节中生命思想的虚化、"思想感情化"、对学生的假性关注以及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等。如何在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焦点。当前语文教育中还有许多和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的地方 ,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认识生命个体 ,而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 ,则是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 ,从感性层次来讲 ,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 ,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 ;从理性层面来讲 ,则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应该是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生命姿态教育和生命体验教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本质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这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并力行的。作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教育,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也极富弹性和张力。语文教育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