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的女性文学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历经发展与成熟,女性意识也不断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蜕变进行梳理与分析,从中发现女性意识与女性精神的重要觉醒。  相似文献   

2.
女性榜样教育能以其特有的魅力和鲜明特点引领女性向上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推动两性和谐,而且有利于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受传统意识影响,女性主体意识淡薄,权利意识不强,加强女性榜样教育势在必行.这既需要在宣传教育上重视女性主体意识培养,提高女性榜样比例,又需要在榜样选择上注意角色身份和性格特质的多样化,同时还有赖于有利女性教育和就业等倾斜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经济转型下女性写作中的女性意识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女性写作中存在的女性意识的涵义 ,回顾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两个发展阶段 ,并引出本文的焦点问题 ,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女性文学对女性意识所做的新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内审是张爱玲小说意识屏幕的底色 ,其文本因之而散发出独特深邃的艺术魅力。她通过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向世人展露了女性心灵深处以男性以归依的“奴性意识”。她的内审使女性深层的传统垢积有了展露的契机 ,给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提供了具象 ,为女性意识的转型和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这是她对女性意识进化和发展的贡献 ,女性意识的发展史上将永远记着她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探春的女性价值观之新质:一、女性性别意识的复苏。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男女平等之要求;(2)敬业精神;(3)开创性和超越性。三、女性亚群体意识的萌发,这是性别意识和个体意识觉醒之后,女性向理性自醒发展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作为传统的男权意识的对立物而存在,它是人类文化发展至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女性的命运只是在近一百年中才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女性自我的认同、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和女性意识觉醒的现代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新“良妻贤母主义”的内涵及体现出的对中国传统女性意识的部分趋同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真实地表现出在新旧思想交替、碰撞的“五四”时期,我国女性意识不断嬗变与发展前进的历程。文章从婚姻家庭观念、女性主体意识及文体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冰心独具时代色彩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长期被男权压迫的女作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还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现代女性文学的突出标志是女性意识的凸现。然而,在长达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倾斜与补偿。本文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从时代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等方面来探讨各个时期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进而把握整个时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前后开始,现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逐渐发展开来,从起初的隐晦而不违封建礼教,到大胆追求女性意识的独立,最终在建国之前开始消解。这种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显现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女性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研究女性文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是女性意识的发展,本文以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论述了女性文学对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parties conceived by women writers elucidate the feminine sensibility and feminine concerns with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occurs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a context—the making of the party from the planning stage, through the purchasing and preparation of food, to its opening in an artfully ordered drawing‐room. It occurs through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ygoers spatially; through attention to people over objects; through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hostesses’ attempts to shape the meaning of events internally, intrapersonally; and through an exchange of meaning between individuals through a system of symbols constellated around death. A comparison of Clarissa Dalloway's party in Virginia Woolf's novel with Milly Theale's in Henry James's The Wings of the Dove aptly convey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female reflections of the party and illuminates how death figures prominently in feminine imaginings of social gatherings. Death is the metaphor to communicate psychic fears occasioned in women by par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suggests how women writers have altered th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in literature, permitting it to reflect their felt and lived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她在文学界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探索爵士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音乐特性,与《宠儿》内容相结合,体现莫里森对爵士乐这一黑人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人性觉醒的思潮影响着当时的女性诗人,她们在诗歌中用女性特有的意识来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万物,创建了独具女性特色的心灵情感世界,显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精神上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迈进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阿关、叶子、伸子这三个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日本女性文学形象的渐变与突破,以及日本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女性思维的嬗变。通过对这三个女性人物性格、经历的剖析,透视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过渡的历程,以及与同时期的西方女性文学相比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骑士文学也被称为“侠士”文学,但二者的“侠”在精神内涵上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的武侠游离于社会边缘,以侠义和自由作为精神内核,在这两方面保持某种平衡,以构成完整人格;而西方骑士却属于社会的特定阶层,是制度化的、模式化的,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宗教狂热。  相似文献   

18.
在搜集、研读及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从历代女性文学的边缘地位和近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类初步探索近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某些层面。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tend current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ism into children's plays and children's theatre. The article uses Norman Lindsay's The Magic Pudding as a prose introduction to an idea of a theatrical carnivalesque. Build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eing involved in a large program of original drama for children, written and produced within the university context, it develops a theory of plays-as-the-performance-of-texts, relating this to the current debate on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tivity. It adopts the idea of performativity as performative belonging and identifies som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lays. Applying some of these ideas to David Almond's Wild Girl, Wild Boy, it notes the idea of moral psychic reorganisation as part of the essence of carn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