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共同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 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相似文献   

4.
陈宏 《中学理科》2004,(11):3-5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 ,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 ,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 .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1 必须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大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 ,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 ,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及正压力N有关 ,而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 ,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最大静摩擦力除外 ) .当物体处于平…  相似文献   

5.
钮瑛 《物理教师》2012,(10):69-72
关于滑动摩擦力的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其中涉及的动摩擦因数是一个测量值,那么如何测定动摩擦因数呢?在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中对动摩擦因数测量的考查比较多,而且不拘泥于教材和大纲,刻意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拟对利用模型法测量动摩擦因数的方法进行分类探究,以期对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复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一、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N有关,但静摩擦  相似文献   

7.
徐园 《物理教师》2005,26(12):11-12,14
1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本教学设计以“摩擦力”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1)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本节是粤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I…  相似文献   

8.
滑动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测定动摩擦因数呢?近年来,以木块和木板为情景,测定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大纲,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下面介绍几种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梅 《青海教育》2007,(8):59-59
摩擦力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动摩擦和静摩擦,动摩擦又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基本都会感觉到摩擦力相关概念多且难理解,从一开始,摩擦力的受力分析就涉及:摩擦力有无的判定,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的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再到定量的分析: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摩擦力做功的求解.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及  相似文献   

11.
物体间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为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N为正压力f的大小仅受μ、N两个量的制约,而与其它因素无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  相似文献   

12.
一、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现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做法.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例1如图1所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 N,首先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  相似文献   

13.
滑动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测定动摩擦因数呢?近年来,对以木块和木板为情景,测定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大纲,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下面介绍几种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是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点 ,下面就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与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做功特点等作归类分析 .一、滑动摩擦力(一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三个 :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存在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因此 ,下面两种情况中均不存在滑动摩擦力 .1 .物体贴着竖直墙壁自由下落 .2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决定 ,其中N为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弹力 ;μ为动摩擦因数 ,且仅由接触面的材料与粗糙程度决定 .【例 1】 质量为m ,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木块与桌…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实验。但是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仅根据胡克定律T  相似文献   

17.
例1 从课本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从实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进一步精确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表面问的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即f=μN,式中μ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测定比较困难,许多老师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都避开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定,往往采用课件或是通过直接讲授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素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妥。我对于该内容的采用的实验教学方式,供老师们参考。1实验器材测力计(弹簧秤)1个,方座铁架台1套,钩码1组,白纸,铁板等。2实验方法在水平桌上放好长木板,板上放摩擦块,用长线与测力计连接,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不动,如图1所示,当以适当的速度向右拉木板,使木板不动并且测力计有稳定的读数F时,则板与摩擦木块间的摩擦力f=F。向摩擦块上面的凹槽中放入…  相似文献   

19.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_1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F_N的大小成正比,即F_f=μF_N,式中μ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公式可以看出,其公式涉及到力,而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运动学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再者,由于力与功也存在着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动能定理先求出功,燃后根据做功的定义求出动摩擦因数.当然我们可以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的现象;2.能够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滑动摩擦力;2.知道物体在某个水平面上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能够使用测力计和其他器材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产生兴趣,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合作,具有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案例:片段一:感知摩擦力——提出问题:学生:拉人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