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新要求,需要加强高质量内容建设、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顺应技术发展革新编研工作并关注用户信息新需求。“中央厨房”作为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要求转型的路径之一,对生产档案编研全媒体成果具有参考意义。因此文章试构建档案编研“中央厨房”模式,以一体化编研流程提高效率、提升效益,以总编研协调中心对全媒体编研工作和技术支撑工作的实时调控实现高质量成果产出、促进全媒体成果传播。  相似文献   

2.
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核心的“四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四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受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的影响较大。论文通过分析四全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的现实性影响,围绕用户需求跟踪、资源数据呈现、社群化参考咨询、全链条数据服务等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需要具备的四全媒体胜任力素质,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成为科研型馆员、全媒体馆员、咨询型馆员与数据型馆员,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四全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笔者总结了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成功创办的经验,提出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新思路.即利用多种媒体互组,实现档案立体化宣传;紧密结合当下时事,充分利用“余光策略”;注重灵活借用“视链技术”,推动档案宣传新发展;挖掘档案宣传潜力,保障档案宣传内容高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邵思颖 《新闻前哨》2022,(24):29-30
伴随媒体深度融合步伐的加快,媒体报道在提升社会活动影响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的承办方之一,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不断优化融合传播策略,贯彻“四全媒体”的理念要求,努力提升全媒体传播效果。本文从“四全媒体”的维度,对本届百花奖活动的融合传播实践展开分析,探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大型活动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解和践行“四力”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行业媒体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转型全媒体人,对推动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现结合中国石化报社全媒体实践案例,探讨行业媒体人如何创新提升“四力”,实现角色、思维、表达上的转变,以期为行业媒体人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12):11-16
媒介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新闻业面临的最大变革,也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动。媒介融合是构建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全媒体传播规定了媒介融合发展现阶段的现实路径。本文基于"四力媒体"与"四全媒体"的价值坐标,在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核心原则下,对当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状况进行了问题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我国媒体融合进入平台升级、技术驱动、多级协同、经营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1]的目标任务,从“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到“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意味着媒体融合发展正从明确定位、顶层规划走向扎实推进、系统落实的攻坚时期。而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环节的地市级广电媒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融合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全新的"四全媒体"论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档案工作者也应顺应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丛楠  刘寻 《兰台世界》2023,(2):45-51
档案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功能,在“四全媒体”视域下挖掘整合档案文化资源,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方式方法,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文化精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概述相关理论概念以及阐释“四全媒体”对档案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之后,总结了目前国内档案文化传播的特征与趋势,并为档案文化传播力提升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媒界"全媒体"传播概念的提出,我国传媒界也吹起了一股全媒体发展之风,并引发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与研究。显然,传媒界的全媒体转型在当下中国已然成为各界主流媒体的发展趋向。档案文化的充实与传播,也随着媒介的发展、更迭不断地更新、演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媒体概念进行进一步剖析,对全媒体演进进行简要梳理,进而展现全媒体时代对档案文化内涵的充实以及对档案文化传播的促进,同时分析了全媒体时代下所增长的部分不实信息对档案信息采集造成的干扰,综合各项影响,力图得出全媒体时代与档案文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尉承栋 《新闻知识》2023,(1):89-91+96
当前,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受产业革命影响,历史上传媒领域经历了从“铅与火”平面媒体时代到“光与电”立体媒体时代,再到当今世界“数与网”全媒体时代的几次重大转变。进入全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技术的支撑下,媒体已经超越了新闻发布、信息传播等传统职能,开始扮演服务提供、关系建构等崭新角色,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体的功能边界。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媒体行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媒体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升媒体的品牌、进而实现市场价值,是媒体行业当前必须认真考虑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全媒体时代媒体品牌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各类新闻门户网站、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涌现,并与传统媒体不断融合,"媒体内容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传播已经完全成为现实"。①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指出: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笔者认为,在政治层面的支持推动下,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要不断创新转型,主动向网络  相似文献   

15.
张珊 《采.写.编》2022,(12):39-41
大国崛起需要媒体力量参与其中,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便是传播价值的深度挖掘,对扩大媒体音量和传播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传播学层面上的老课题和新探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论证了全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提出了把握新时代主题策划“全系列”报道,体现新时代精神谱写“新典型”故事,增强新时代舆论导向“深互动”传播,丰富新时代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建议。旨在发挥全媒体报道资源优势,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成为传媒界的热门词汇已经3年多了。综观传统媒体介入全媒体的方式,无外乎提升全媒体生产能力.全介质传播能力以及全方位运营能力。那么.媒体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全媒体战略呢?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全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家媒体都得贪大求全,文、声、光、电,“五脏”俱全。如是,则可能造成形大于神。徒有一张“全”皮.非但不能形成聚合效应.反而浪费资源.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7.
唐玮 《视听》2023,(8):146-148
基于南宁广播电视台“直播南宁”融媒体频道的实践探索,可总结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打破区域性限制,提升新媒体移动直播理念的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直播形式,打造舆论传播新范式;三是策划内容新颖,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石雷  李妍 《传媒》2023,(S1):94-97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平台是新闻媒体的紧迫课题。党刊作为主流舆论阵地,面临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要进一步抓实体制机制融合,抓实技术融合,抓实队伍融合,向着“四全”媒体的方向努力迈进。  相似文献   

19.
友言在先     
孙大东 《兰台世界》2019,(11):10-10
全媒体时代,档案用户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2012年,毛天宇、常杰在《档案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新思路——以BTV“档案”栏目为例》一文,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专门探讨档案全媒体应用和传播的文章。此后,相关研究逐渐丰富,研究深度及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档案全媒体的具体应用到全媒体在档案、图书情报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策略,从全媒体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平台建设到信息传播中的档案受众,从全媒体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到全媒体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全媒体为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如何满足用户的多元性、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档案全媒体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袁鑫 《新闻爱好者》2023,(1):105-107
传统媒体经历着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传播格局转变,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挑战。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成为媒体人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以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系列宣传为例,分析探讨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坚持守正创新,采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互融传播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跟踪报道,全平台播发,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