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有的黎族古籍文献大部分流散在世界各地,散藏于各典籍之中,收藏体系很不完整,致使黎学研究工作步履维艰.因此,摸清黎族古籍文献流散轨迹,再生性回归黎族古籍文献,已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文章就如何建立畅通的国内外回归渠道和国际合作渠道,促成流失海外黎族古籍文献早日回归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国十分重视古籍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随着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开展,韩国各典藏机构开始将历代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并建设了大量古籍数字资源。由于我国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存在资源类型丰富、开发建置单位多元、格式多样等特点,古籍数字化资源难以整合与共享。我国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应借鉴韩国的经验,设置由政府组织的统一协作机构,使用标准、可兼容的数据格式,建设开放的资源获取平台,以完善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美国图书馆收藏中国古籍文献途径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中国珍稀古籍文献在美国20余家图书馆、博物馆的收藏与分布概况,提出回归古籍要有区别和选择、避免采取竞买方式、采取协商转让收购原物、珍稀善本影印出版、中美合作携手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多种古籍文献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4.
规范化建设是推动古籍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古籍数字化快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古籍数字资源库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古籍数字资源库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崔燚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8):105-106+117
文章介绍了数字人文和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古籍数字化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古籍数字化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古籍数字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江苏是国内古籍馆藏数量最为丰富的省份,这也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文章对江苏省各级古籍馆藏机构的古籍资源以及古籍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了古籍数字化加工主体以及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规模,并提出江苏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IIIF)通过定义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规范来确保全球图像存储的互操作性和可获取性,为古籍资源的统一发布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古籍图像数字资源库的资源主题、出版形式以及实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在古籍资源整合与重用、智慧应用以及古籍出版转型中的价值与挑战。同时,本文从古籍资源库的内容建设、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应用和深化研究以及出版行业规范与服务水平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助推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古籍数字出版与古籍研究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波  侯凤芝 《出版广角》2013,(22):36-37
作为内容出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古籍数字出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播与使用,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结与分析研究提供了更新颖的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可能。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迄今,对先贤存留下来的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便是后人绵延不绝的一项基本工作。这对于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古籍数字化工作逐渐向“数据化”“智慧化”方向转变,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加快推动了古籍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本文从智慧数据视角出发,在梳理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出版实践现状和发展瓶颈的基础上聚焦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层面,提出古籍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路径模型。古籍数字出版与传播利用的创新发展应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形式创新为关键、服务创新为目标、技术创新为支撑,促进古籍数字出版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加强古籍利用的角度探索了数字时代古籍目录学的发展。作者首先回顾了古籍目录学的研究动态和国内外中文古籍目录的建设情况,然后分析了当前古籍目录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数字时代古籍目录学的发展重点,最后对数字时代古籍目录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是在传统人文研究中引入数字技术及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新型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涉及古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研究除了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如何让计算机利用和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古籍数字化和古典知识库建设就是数字人文研究所必须的基础条件。古籍数字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计算机编码汉字,尤其是异体字和异形字的编码问题;另一个是计算机图像识别并转换为字符的能力问题。古典知识库是对古籍内容进行数据统计、信息和知识挖掘的基础,需要从语言、时间、地理、体系化、联结古今等维度筹划古典知识库建设,以助力数字人文的研究。图1。表1。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2.
古籍数字画廊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特藏文献”数字画廊的内容、特点、风格及制作设备和技术的介绍,探讨在人员、设备、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逐步实现古籍文献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古籍出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当前古籍数字化成果初具规模,日益成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为古籍内容价值的再发现、再利用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通过阐述数字人文为古籍出版内容增值所带来的新机遇,指出古籍出版可以进一步通过统一的内容获取机制、集成化的内容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内容利用方式来增进古籍数字内容的价值实现,古籍内容数据要素潜力的挖掘与发现将有助于推动古籍出版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曲安弈  潜伟 《出版广角》2022,(21):81-85
在国家系统谋划推进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和利用,聚焦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地方古籍数字出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多方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古籍数字开发和利用前期,受限于技术、人才、资金,加之开发理念与推广模式脱节,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未来,地方古籍数字出版单位应借助数字技术新成果,着重做好应用导向的深层开发,注重多渠道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扶持,同时将丰富的成果与多元受众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并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古籍工作指导思想,给古籍典藏保护与整理研究、数字人文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文章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古籍保护政策,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数字人文视角提出了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的发展为数字出版与编辑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古籍编辑职能也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随之转变。文章对数字出版大背景下古籍编辑职能的变化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深入挖掘开发文化遗产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文章通过分析爱尔兰数字存储库的建设概况,从理念目标、组织运营、资源建设、程序流程、用户服务五个方面归纳其建设特色。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理念借鉴、加强合作、立足资源、规范程序、重视服务等五方面提出建设性启示,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为古籍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古籍数据化组织要求古籍数据具有真实性、可计算性以及可获得性。文章从注重古籍数据挖掘以及知识关联的角度探讨了数字人文时代图书馆古籍数据化组织的途径,提出了古籍数据化组织的发展策略,旨在不断提高古籍利用效率以及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人文学科研究者期待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出现。本文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出发,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跨学科方法,以大规模中国古籍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研究理念,对古籍进行整理、标注、自动分词等处理,以词频分析统计为研究核心,采用数据降噪、基于窗口时间单位的统计分析计算、滑动窗口预测等分析与挖掘方法,采用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实现了实时、在线、立体、可视化、定量分析字词的历史词频分布规律,创建了一个以语言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主的古籍实时统计分析平台,可辅助研究者在大量的古籍文献中发现新的模式、现象、趋势等,实现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创新的初步尝试。图1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基于农民数字需求,明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的构成及其内涵,对提升我国农民数字素养、开展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在数字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外主要数字素养框架,选取全球数字素养框架为母版,结合数字乡村和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报告及数字农民需求与特征,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并诠释其构成与内涵。[结论/发现]农民数字素养框架包含农民数字通用素养、农民数字安全伦理素养、农民数字交流素养、农民数字创作素养、农民数字问题解决素养5个维度,26个二级指标。[创新/价值]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提出的农民数字素养框架以及对其内涵的阐释可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