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图书馆读者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图书馆侵犯读者权现象反映强烈.在图书馆规则中构建读者权救济制度,对化解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规范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切实保障读者权利,建立和保持图书馆与读者和谐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读者合法权益浅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明莉 《图书馆学研究》2004,(4):93-95,78
本文主要研究作为图书馆受众的读者其合法权益问题。在与图书馆的关系中,读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我国读者权益保障在理论研究和法律保障方面与国外图书馆界存在相当差距。理论上,读者权利由公众的“表现自由”权利衍生而来。读者权利具体包括文献阅读权、服务保障权、信息知情权、自由选择权、批评监督权等权利。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权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对图书馆权利的限制,涉及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共享、资源整合等图书馆通行服务方式。本文分析在条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图书馆权利的方式,对与条例冲突的图书馆现行服务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丽敏 《图书馆界》2023,(5):5-7+26
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于是对被遗忘权的保护有了必要性并推动了对该权利的立法。但是,被遗忘权的立法对图书馆工作理念、业务管理都造成了新的影响。我国虽然未明确赋予被遗忘权的法律地位,却为这项权利的立法留下了空间,而且现行法律法规中已经包含了被遗忘权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包括将图书馆业务纳入法治框架、设置读者个人信息管理机构、建立读者个人信息使用政策、引入技术措施等效代换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智慧图书馆依托互联网开展服务,用户数据隐私等问题引起了图书馆领域有关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中有关条款,探索数据主体(用户)、数据控制者(图书馆)与数据处理者(业务)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三者的关联性,为智慧图书馆用户数据的规范化使用以及相关规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新年峰会"为标志,认为图书馆界已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阐述图书馆界在著作权保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围绕2005年10月由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四六条",图书馆界与出版界、数据开发商提出对此不同的看法.图书馆界认为,著作权对图书馆的限制与例外主要包括①馆内传播的合理使用权;②馆外传播的法定许可权;③有限的自行数字化部分馆藏作品的权利.同时,指出保护权利与促进传播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权利人的权利只有通过传播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新年峰会”为标志,认为图书馆界已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著作权立法的进程。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阐述图书馆界在著作权保护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围绕2005年10月由国家版权局网站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四六条”,图书馆界与出版界、数据开发商提出对此不同的看法。图书馆界认为,著作权对图书馆的限制与例外主要包括:①馆内传播的合理使用权;②馆外传播的法定许可权;③有限的自行数字化部分馆藏作品的权利。同时,指出保护权利与促进传播绝不是互相对立的,权利人的权利只有通过传播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图书馆的穷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有的著作权法律体系看,权利穷竭仅适用于发行权,而不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公益性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在提供面向互联网的读者服务时,如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将给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考虑给予图书馆以例外的规定,图书馆工作者应努力推动这一例外纳入著作权法律规范中。正在征求意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对此作了相关的规范,为图书馆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资源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关于图书馆权利冲突学界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文章认为图书馆权利冲突应当只包括权利本身的冲突和权利行使中的冲突两种形式;图书馆权利冲突的内容不外乎利益冲突和义务冲突;解决图书馆权利冲突应当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保障读者个人利益、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和畅通权利救济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使用者权是图书馆学的核心。对使用者权的研究不应止步于宣示层面的道德权利,而应在明确其法定权利定性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解决其保护与救济的难题。文章以权利-义务-法律-救济为逻辑主线,基于使用者权宪法权利和私法权利的双重维度,在《公共图书馆法》和《著作权法》的软法和硬法协同治理之下剖析图书馆使用者权的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图书馆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九条的法定许可规则传播信息可能存在的相关著作权问题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秦珂 《兰台世界》2007,(6X):54-55
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及相关条款的内容,科学地掌握法律规则,合法行使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自律规范是自发维护秩序的约束机制。文章利用直观的数据统计和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对中美图书馆自律规范文本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在图书馆、图书馆员的"誓约"及其他配套规范方面的体系特征,其在自由人权与责任伦理、民主精神与仁义礼智、微观操作与宏观引导等方面文本视角特征,其在道德理念、图书馆权利、馆藏建设等方面的语义内容特征等3个方面的同异性进行定性比较,以有助于提升我国图书馆领域自律规范体系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版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图书馆引发了一系列的版权纠纷,促使笔者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权利限制的关注。文章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出发,引出其陷入版权纠纷的原因,进而从国内外两方面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做出一定的分析;笔者还对新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关于权利限制的条款做出探讨,指出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数字图书馆。海量授权”的两种方式,以便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护读者权利与图书馆事业和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潘德利  王灏 《图书馆论坛》2005,25(5):38-40,61
概述保护读者权利的起源和涵义,指出中国图书馆界在保护读者信息、隐私等多种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透视问题的负面,提倡读者权利平等,消除信息歧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法律文本及数据文献的规范分析,对乡村图书馆的法治化转型进行了研究。乡村图书馆的实践困境表明,其建设与发展存在法治化转型需求。为确保实现乡村图书馆的法治转型,应从立法规范及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着手,加快乡村图书馆立法规范供给,有机整合法律规范,完善立法内容,细化法律规定,科学设计法律规则,破除法律实施障碍,进而为乡村图书馆持续、稳定地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一项规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珂 《图书馆学研究》2007,(9):70-71,6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的规定是我国著作权制度关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合理使用著作权问题的新规则,意在保护公共文化机构的法定权利,对这些机构化解法律风险,扩大使用作品的权利范围,维系利益平衡都有着积极意义。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深入领会该项规定的立法意图,挖掘其有利因素,并在实践中贯彻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版权人和图书馆关于利益的博弈都是围绕对传播权利的争夺进行的。文章分析了我国法律法规对图书馆传播权利的立法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概括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中面临中著作权维护与保护问题,并就争取图书馆在著作权中的权利平衡中介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蒋彤云 《图书馆论丛》2004,(1):24-24,38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知识产权是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项法律制度。而图书馆作为文献收藏集合地。肩负教育、资讯和休闲等多重社会任务。理所当然与知识产权发生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