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内容范围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令性领域。其中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以劳动技术教育内容为主要载体、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中小学劳动技术活动现状并不乐观,为此探究其问题根源,寻求解决策略,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李建明 《天津教育》2023,(3):116-118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使用方式,其直接决定了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所展现的地位以及担当。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基于提高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开展的质量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明确劳动教育的定位,内容,结构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以上几个角度分析,提高劳动教育的相关策略,并且充分的展现出综合实践活动与教育之间相互融合所带来的优势以及教育教学目标,进一步探索在新时代下如何提高劳动教育的实践质量。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12,(1):81-F0003
中卫市第六小学伴随着新课程活动的逐步深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更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努力地探索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学校积极开发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以开发校内资源为特色,把民族文化、艺术、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安全保护等内容融入到系列活动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要求。文章重点讨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优化路径:科学规划,制定各层级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统筹调配,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齐心协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育机制;精准定位,构建“五育”融合综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通常被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有待澄清。首先需明确劳动是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动力,而教育能够生产劳动能力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只有从这一逻辑链条出发,劳动教育的统筹地位、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成立。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学校劳动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劳动教育的目的过度重视工具取向而忽视其本体论价值;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体力劳动为主,忽视了体脑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环境以基础场所为主,脱离了大工业生产的劳动背景。因此,学校劳动教育应发挥其独特功能:一是从学理层面看,树立一种大劳动教育观;二是从政策角度看,始终注重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培养;三是从现实需求看,综合考量体力劳动的现实占位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实践具有综合育人以及引导人规范行为的价值,在特殊教育中进行劳动教育,将能够帮助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慢慢提升,并慢慢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为其融入社会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对劳动教育在培智学校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充分提升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建勋 《学周刊C版》2023,(11):127-129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平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课程质量,不仅能够弥补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养成。本文主要分析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从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五个方面,论述提升课程质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观念正在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成长。食育教育课程落实新课程方案精神,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整合已有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课程主题,通过研学、劳作、岗位体验、亲子劳动等实践学习方式,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力求以食养德,引领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弘扬积极的劳动精神,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拥有健康的身体,促进其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急需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可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五个维度进行建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评价要点,可从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空间营造、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特色建设七个方面进行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应注重导引学校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相结合,导引专门劳动教育开发与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相结合,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导引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导引基于文化创生的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毅 《教育评论》2022,(8):43-49
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关怀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受工具理性的支配,实践中存在过于追求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导致出现劳动教育与生命关怀相互分离的现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生命关怀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理论逻辑,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是其价值逻辑,直面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是其实践逻辑。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应直面人的生命本身,关注人的生命存在;注重人的生命整体,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把握人的生命情感,培养人的生命责任;树立人的生命理想,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培植人的生态意识,构建人的劳动生态。  相似文献   

12.
樊小梅 《教师》2021,(18):59-6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综合实践型课程,其与劳动教育在内容上、目标上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适切性和兼容性.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学科互促整合,建立综合立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文章探讨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融合渗透策略.文章认为,学校应...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与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当前对劳动素养的倡导其实质是关怀生命发展的劳动者素养。人性中的好逸恶劳特征、劳动形态的智能化发展、劳动文化的身心分离顽疾以及审美情感的技术钳制,构成了劳动课程研制的逻辑基点。“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劳动课程研制需要以学校“毕业生画像”勾连课程目标与内容,通过跨学科实践、关注学习者体验的过程性评价来实现学习者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需有侧重地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并将劳动价值观嵌入综合实践课程价值体认的目标中.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服务、日常生活劳动、职业体验劳动等,可正确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是重在实践与经历的学科,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开展劳动教育,除了用好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还要结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以课程融通、实践汇通、场域互通、资源联通与评价贯通,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构建“三育五通”立体化劳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真实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张蕊 《中国教工》2021,(2):37-40
1998年,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以课题推进的形式,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2000年,学校编写出版了第一套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随后的近20年里不断完善。2019年4月,修订后的《劳动》校本课程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旨在学生综合劳动素养的培育和养成,其中包括劳动认知和精神、劳动技术和创新、劳动态度和习惯等。学校整合劳动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不仅是个体创造生活世界的实践手段,还是个体显现人的类本质、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途径。因而,劳动教育具有人之何以为“人”、人之以何成“人”的价值导向与综合育人作用。“职业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应然归宿与身份确证,劳动教育对职业启蒙的意蕴投射实为生活世界中实践导向的内在要求与社会需要。劳动教育应当回归人的身体意蕴,把握其真;应当转向人的工具意蕴,发扬其善;应当激活人的创造意蕴,实现其美,从而促使个体成为拥有完整主体生命、能过德性生活、能创造美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22,(18):2+97-98
<正>葫芦岛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3年,现有教师16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0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11人。学校以“自主、实践、开放”为主线,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打造生命成长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师生提高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活动为两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学校是培育生命的园地,实施生命教育是每所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开发生命教育活动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多种课程载体结合 1.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