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3.
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释"颂"数语准确地揭示了《颂》诗的内涵,且是《毛诗序》对"颂"的阐释的直接依据和来源。颂时王之成功以告神是《诗经》三《颂》的本质特征。以上博《孔子诗论》释"颂"数语与相应诗篇相对照,在考查诗篇之义的基础上,考释《诗论》对《颂》的评语的含义,并纠正前贤之误。  相似文献   

4.
冯涛 《语文知识》2015,(2):38-40
至今为止,我国对先秦时期中国诗学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的问世,将会扩充我们对先秦理论的研究,增加中国先秦诗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度,这对于中国学术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诗论》简介《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著作,它在说《诗》方法上勇于探索,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方法。《孔子诗论》按其内容可分为诗之综论、诗之题旨、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6.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的出现,是诗教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我们重新梳理儒家的诗教传承和演变的脉络,意义重大。其中诗教观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文化空间,是诗教观念萌生之初一直到《诗论》形成时期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语境、诗歌功能演化和转变的共同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中,论说《诗经·卫风·木瓜》的文字较多而解说有分歧。文章比较了上海博物馆整理者与李学勤、廖名春3家之说,参之以《毛诗》“陈古以刺今”的阐释方法,从字与意两方面来重新解释楚竹书中关于《木瓜》之诗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在对于"情"以及"情"与"乐"关系的认识层面上,关于<诗>与礼的论述中以及关于<诗>的艺术特征上,它们的"<诗>论"都具有一致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荀子>"<诗>论"的相似性、<荀子>与毛鲁韩三家<诗经>传授联系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相似性,则非常有力地印证并丰富了孔子--七十子--一七十子后学--苟孟--汉儒这一条先秦儒学经籍传授以及思想延续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战国出土文献相当丰富,其中有诸多文献皆有称《诗》之篇名、引《诗》之诗句的现象。如《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郭店楚墓竹简》、《河北平山三器铭文》等。其中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还是战国时期儒家专门论《诗》的文献。将这些文献中的称《诗》引《诗》现象进行条缀,可以更好地对战国《诗》本的传承与传播,以及战国至汉代《诗》本的变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上博简(二)》中的《容成氏》篇记载了上古帝王的传说事迹,内容十分重要。但是原书整理者在对竹筒进行拼合编连时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很多本来文义清楚的地方变得含混不清,全文的叙事脉络也由此而变得混乱。后经北京大学陈剑先生重新整理编连后,已基本上可以通读,但仍有几支简的位置不太好确定。拟在陈剑先生研究听基础上,对这几支简的简序重新进行编排,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简文中的相关文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单音词材料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了详细的首引书证例补。这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同时希望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令本《关雎》最后两章颇难解读,多有争议,且此诗章句的排列与其它诗歌表现出来的规律不同,似有错乱,但在现存文献里却找不到证据。唯上博楚简所论之《关雎》疑与令本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自汉儒始,对“思无邪”的解释完全滑向了政教伦理。朱熹虽然力图复原《诗》之本义,却仍没能回到孔门《诗》论最初的思想理路上去。上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为考察孔门《诗》论的思想方法,特别是重新解释“思无邪”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确切的实证。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作为“新材料”的出土材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儒学研究亦然.2010年所发表、所出版的出土儒学文献研究成果,仍以对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为大宗,而其他出土文献研究亦陆续有新成果问世.本文以2010年为重点,对此略做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文章通过释读以及字形分析后,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银雀山汉简兵书的出土,推动了国内外对《孙子兵法》及先秦兵学的研究。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人们领略兵学文化、研究古代兵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自建馆以来的各项研究成果和普及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