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职语文课程的文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体现了高职语文学科在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重点对高职语文课程的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工作中介、活动对象和教学凭借”。“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和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用什么去教学这个应该教的东西”)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进入语文教学内容的范畴,但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教什么"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表现为三个层次: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三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却有差距。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问卷调查,发现《科技翻译》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兼顾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适当调整课程内容,补充教材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内容问题是指"教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①语文课程内容问题是指语文课程"教学什么"或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包括语文学科关于听说读写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设置一门课程首先要圆满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课程目标)?这门课程要让学生学些什么(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如何呈现给学生(教材设计)?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目的(教学过程)?请看下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和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最深刻的变化,不在于课程内容、也不在于教学方式,而在于课程目标。这是因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服从和服务于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同样道理,作为课程“仆人”和“杠杆”的考试测量技术,也因目标的要求而提升。既然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命题考查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本身,而包含了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行为方式、思维特征及价值取向。这样,我们既要关注”考什么”,也要关注”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本体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怎样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如果其课程内容不清晰,那么后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很难弥补其课程内容缺失的先天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课程实施者应该花大力气研究语文课程的本体--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0.
对语文文本正确的分析与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没有正确合理的解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着力点”。解读文本的目的在于回答教什么的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下面笔者就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三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科学前沿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三维互动:教学逻辑链设计、教学问题链设计、教学展示链设计,体现“怎么教”。力争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使每堂课都让学生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2.
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指依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它是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方法、展开语文教学的前提。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者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全面推开.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新课改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内容和要求。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虽然说“教无定法”,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堂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如何设计课程目标、安排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綦江区隆盛中学以数学学科的学习评价为突破口,引入“肇基数学教学法”,探索“人人成功”的数学课程改革,为学校从薄弱学科入手,推动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样本,  相似文献   

15.
徐丹 《文学教育(上)》2011,(14):125-125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研制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门课程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由于课程内容直接与该课程的教育内容相关,因此被认为是课程编制中最主要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审视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困境,寻找出路,有益于当前语文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时代新人培育要求的实践逻辑。在系统阐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及育人旨归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三要素,就落实课程思政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提出具体建议: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推进思政铸魂掷地有声,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思政塑心润物无声,解决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思政育人众口同声,解决课程思政“教得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体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转变“教教材”的单一、封闭的落后方式。“用教材教”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必须关注,领会教材编撰的意图(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把教材内容定位于实现课程内容的凭借,手段和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以来,中学物理教学出现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多种版本教材的出现.教材内容结构、知识呈现顺序和方式等“硬件”的变更使得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随之变化,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对待教材这一传统教学媒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是语文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然而,对这样的基本问题,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作明确的、具体的阐述,在“前言”中也没有作概要的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