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及辅助教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应该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各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发了基于web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系统.运用此系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显著进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合电脑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和教师在讲课时遇到了那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数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可是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书本刻板的理论不感兴趣。本文提出了计算机数学的内容结合相应后续知识点和以实例结合教学等的教学方式,以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粘度,摆脱以往学习《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知识容易遗忘的情况,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建立于以往计算机教学模式之上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学生先天方面的缺欠,也有教者对本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缺失,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从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技能、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满意度、学生对后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议三方面分析了学生目前学习该门课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明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诉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加实验课时,减少理论课时改革考核方式,以考促学,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及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应用,培养自觉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Moodle教学平台以及混合学习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根据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的研究,为学生搭建了Moodle课程学习平台。相关工作主要包含了Moodle软件的安装部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资源组织以及对教与学的相关评价等。目的是辅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同时让学生在课后能在闲暇时间进行自主在线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逐渐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基础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工作、学习中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因此,计算机教师应对实践教学、教材选用以及授课方式等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基础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97):125-126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综合素养普遍较低,而中职学校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内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主要以测验量化为主,评价手段及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进步与发展。为了改变当前学习评价现状,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笔者进行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初步探索。本文结合了中职学生特点,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类学习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能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琴  贾巍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8):162-164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本科学生的必修课,NCRE则是教育部推出的一种计算机水平考试,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如果能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达到既完成学业要求,又获取NCRE合格证书的双重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研究表明,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与NCRE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推动NCRE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比较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实行个性化教学,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水平。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几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本文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太原师范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浓厚,但基础不一,具备分级施教的条件;学生对学习的方式及课程的设置要求多样化,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来弥补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改,应把内容分为两级,供不同基础学生学习;改变原有单一的课程结构,开设专题课程以弥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基本知识的不足;改革上课制度以解决基础不一的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项目驱动"及"网络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教育思想,笔者结合几年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当前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该课程从课堂到课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平时学习到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词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节约资金并满足教学要求,对电工电子学课程实训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训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应用,解决了教学实训环节资源瓶颈,开创了基础课程实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准 《考试周刊》2010,(15):156-15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国家统考的课程,为提高该课程考试通过率,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9月成立了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新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期间对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已证代考,使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公平公正的反映出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本文就高职教师如何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组织教学.以及学生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通过率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一味强调通过率,而忽视学生的技能和个性培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从思想认识、教学条件、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对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分析现存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云计算辅助教学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