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基础上,论述了古典诗词中情与景契合的四种主要方式: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互藏其宅、情景相反相成,并探讨了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同“情景契合方式”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主要说一说的《荷花》这篇美文的四个教学流程。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3.
巧妙地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是最有效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做到情因境生,境为情设,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保持热烈而高涨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境融情强化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明情析理突出情理互释的辩证思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所在。情境教学旨在设境融情、明情析理,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在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过程中升华大学生爱党、爱国的上进品质与情操。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试验课本也加大了文学鉴赏力度 ,高二年级全部选录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教学中如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采用了“入境·入情·入理”的三层次教学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入境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情与境相结合的典范 ,作品的主题通过特定的情景来表现 ,因境生情 ,情境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首先要“登山”、“观海” ,就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相似文献   

6.
政治课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社会科学,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起着重要的导向、指引、调控作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思想因素、人文因素,注重渗透品德、情感、情操教育,进行创意教学设计,有意引入、制造或创设“情境”与“刺激”,安排好各种教学“事件”,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设身处境,由境生情,由境激情,由境塑情,由境升情,从而达到以境育情,创境育情,以境育人,创境育人的目的,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诗的表面含义,更在于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融情于境,晓之以情,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以"情"施教、用"情"促学的英语教学新思路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阐述了情趣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情感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震 《教师》2014,(12):85-86
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有效教学方法,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从课堂环境的布置、趣味故事的导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音乐游戏和角色表演的开展这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期实现境中感知、境中悟情、境中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机械基础课程“情、境”教学的模式,即在机械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地开展专业情感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教学,让专业理论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多样化,情景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淑莲 《成才之路》2009,(17):51-52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将情感寄予教学环境之中,以情设境、以境生情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很重要,但真正把握好情境教学的要领.必须在实践中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索了机械基础课程"情、境"教学的模式,即在机械基础学科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地开展专业情感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教学,让专业理论教学生活化、实践化、多样化,情景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境融情"强化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明情析理"突出情理互释的辩证思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所在.情境教学旨在设境融情、明情析理,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在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过程中升华大学生爱党、爱国的上进品质与情操.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教育方式的要求更为严格,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其教学方式的更新引领着其他学科教学的变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变得新鲜富有活力,才能提升学习效率,成绩才得以突飞猛进。“设情布境”就是将课堂变成思维的加工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而老师起到了指引、检验的作用。良好的情景,宽松的环境,会使语文教学成效显著,如何进行教学的“设情布境”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语文教学中的“知”、“情”互补进行了探讨 ,认为教师应本着设境—激情—明理—拓展四个程序设计教学 ,而学生则应依入境—动情—晓理—创造开展学习 ,从而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17.
李虹艳 《今日教育》2007,(2S):50-51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贯穿了我们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学更是承载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坚持以情导学、以情促教.  相似文献   

19.
戚怡 《湖北教育》2004,(11):42-43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掌握文本尤为重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情”激“情”,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中,历来讲求"景(境)生情、情生智,情景(境)交融"的心与物关系。教师若在课堂活动中借助"景(境)"帮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既可有效地淡化课程形式,又能获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高中政治课的导入、教学过程和收尾环节等方面,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