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戏"是早期中国电影的核心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简单地用"电影即戏剧"来阐释"影戏"观念。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期电影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认为"影戏是由扮演的戏剧而摄成的影片",到后来强调"电影剧是电影术与戏剧的结合",强调"影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家的认识在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2.
戏曲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电影则是一种依靠现代工业基础而形成的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独特表现形式。两者结缘是从二十世纪初电影刚刚由西方传入中国开始的。电影作为戏曲传播的新媒介,记录了戏曲的声像资料,并以自身的艺术特点影响到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舞美布景等各个方面。戏曲电影运用视听语言完成了对舞台戏曲的升华,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之一,它是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电影进入中国时面临独霸中国娱乐市场的传统戏曲的威胁和考验。为能更好地被中国大众所接受,电影选择了讨好戏曲的发展方式,表现为中国电影对戏曲内在意蕴的借鉴,逐步形成中庸思想、新奇的故事情节、线性叙事结构、写意性特征,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艺术魅力和中国烙印的电影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对人的书写与表达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对人的重新发现;八十年代中后期对个体生命的张扬;九十年代后对现代人精神迷失与寻找的表现。本从电影主题对人的现照的不断深入作为切入口,探求电影在新的语境下的艺术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戏曲电影《背靴访帅》的浅要分析入手,分别阐释了戏曲与电影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戏曲电影中的艺术效果,从而得出戏曲电影的独特美学特征,并且进一步揭示出戏曲改革的未来依旧在舞台之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戏曲在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上有着充分的自由和无限广阔的天地,非现实的鬼魂可以在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对于剧情的开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或成为全剧着力刻画的中心。中国传统戏曲中描写鬼魂,其宗旨不是宣扬鬼神迷信,而是剧作家表达现实生活感受的一种特殊的意象,因此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4年作为中国互联网电影元年,标志着互联网开启了对中国电影的深度介入和全方位渗透。互联网与电影的快速融合,使得中国电影在内容创制、营销推广、衍生品盈利等方面和环节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网影融合既凸显了中国电影的后发优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庭戏”是我国早期电影文艺片和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比较和分析了“家庭戏”在电影和戏剧中的不同趋向。在电影中,家庭戏呈现繁荣进步的景象,而在话剧中,家庭戏却逐步走向消亡。本文对于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中国电影化市场改革开始,连续10年的高速市场扩张,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路狂飙突进,但中国商业电影的品质良莠不齐,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艺术价值,让中国商业电影找到自我,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台湾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电影用“台湾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黑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频出,创造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黑马”电影以青春主题、本土特色、喜剧风格、导演资浅、挖掘新人、投资小等特征,创造了电影票房奇迹,并从大制作、高投资的大片占主导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厮杀出一片天地,让业界和媒体都惊呼中国电影的“黑马”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的角度来考证中国古代戏曲音乐的形式,从而提示戏曲的形成与戏曲音乐形成有具体的区别,对研究戏曲中音乐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霸王戏”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戏曲舞台上演绎项羽故事的"霸王戏"历史悠久,它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嬗变,形成了每个阶段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丑"是一台戏的四大梁柱。从宋元南戏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几行角色。人们认为,这四个名称是借助"反喻"而成的,戏味颇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古代小说研究的日益深入和拓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对小说内容与形式的探讨,仅局限在自身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文学发展的流脉看,小说与戏曲在发育成长乃至最终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血缘关系,简直如同一个难以...  相似文献   

17.
孟称舜的戏曲“言情说”师承于汤显祖,又有新变,表现为“言情”与“言道”的结合。本文从作者生活的特定历史时期出发,作出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费穆为代表的人文电影创作者明确追求个性,注重电影本身艺术特性的追求,强调电影的中国化民族风格。本文通过对《小城之春》批评历程上的三个时期的梳理来探讨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中国人文电影的独特品格及其对当代电影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戏曲在叙事结构上具有浓厚的“大团圆情结”,这种审美范式的形成与华夏民族“天运循环”的宇宙观、“中和为美”的美学精神、崇尚“团圆之趣”的受众心理、讲究整体性把握的哲学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传统戏曲作家借助于“本体写意”的方式,在“大团圆”的叙事模式中实现了儒家功利的教化目的。  相似文献   

20.
虽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序言中声明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但我认为他对骑士小说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通过戏拟和反讽手法批判骑士小说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又借助骑士小说的文体特点广泛反映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并借助骑士小说中的骑士道精神来表达新的人文观念,体现了一个伟大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