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对的职责是消灭差错——特别是文字差错,保征原稿准确无误地见报。几乎可以说,每张排好的校样都有或多或少的差错。这许许多多差错的形成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才能有效地消灭差错呢?这是校对工作者经常探讨的问题。最近,广西日报校对组检查了1959—1961年的见报差错,作出了分类统计(见附表),初步探索了差错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由文化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的《全国文化科技成果展览和技术交易会》,于1986年6月9日下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致开幕词,方毅同志剪了彩.展览会的正式展出时间为6月10日至25日.这次展览会分电影、出版印刷、艺术、文物图书四个馆展出,共500余项展品.其中图书部分的展出项目为:汉字属性字典及其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3.
减少差错采写是关键一关,有很多差错都是因为采写时不认真,造成以后的见报差错。而且这一环节所造成的差错,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很难补救的,因为这是作者的第一手材料,也是随后各环节的依据。可以说,粗心是新闻工作者一大忌。比如,有一篇题为“更新心路入新境”的新闻,有一名十官名字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刘宝松”,后两次就写成了“刘宝秋”,让校对很难辨认哪个是正确的,后来经与单位和本人核实,准确的名字叫刘宝冬。  相似文献   

4.
陕西日报社从1984年底,在总编办公室设立了报纸检查科。日常主要工作是检查处理见报的事实差错、文字差错、校印差错及重稿差错等。设立职能部门处理报纸差错,这是过去没有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贯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党性原则和提高报纸质量有一定成效。事实差错是指读者来信对见报的新闻事实提出的质疑或揭发的报道失实问题。截至1986年10月底,共收到来信揭发的失实报道486篇,在已处理的175篇中,经查明属于部份和全部失实的137篇,占揭发总数的78.3%。对失实报  相似文献   

5.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和同志们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发现差错,消除差错方面,我理出了七条,它是否带有规律性,请太家指正。第一,对稿件中的数据一定要进行复核。不加以复核,势必铸成见报差错。人民日报1986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7.
差错是报纸质量的大敌.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个差错如果见报,轻则影响报道质量,重则损害媒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主办的稿件评比展览会,在三月十二日开幕.这个展览会共分三个部分.在反浪费部分里,展览会以实物和图表,说明了在新华社国内新闻报道工作中浪费人力、时间、电报、电话的情况是严重的.有一张图表统计:去年十二月份新华社共收到记者发来国内稿件2119条,其中有338条没有被总社采用;这三百多件废品,浪费了记者、报务,译电、编辑等许多人力和物力.展览会还展出了许多写得冗长、粗糙的稿件,有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长新闻,被删改后只采用了二千一百字.展览会的材料表明,滥用电报、电话也造成了很大浪费.和这些浪费的情况相对照,展览会还展出了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2005,(5):54-57
四年一个轮回,四年一次总结。800多家展商、92518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以及多达12万人次的参观者将共同见证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见证不断发展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规模之大,让与会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快速扫描,以有效分享业界典型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共沈阳市大东区委宣传部总结出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掌握——易于失实“八个可能”和防止失实的“八个注意”: 一、在稿件较长时间没见报,见报心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顾事实、夸大情节、追求生动的差错。注意克服见报第一的思想,如实反映事情的真相。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草率从事、内容失真的差错。注意深入采访、认典核实。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向科学进军,向我国科学技术界介绍世界各国近年来出版的各种科学技术著作,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国际书店总店三单位联合举办了"外国科学技术书刊展览会"。会上共陈列图书17,000种,期刊样本4,000种,科学技术产品样本1,500种,并附带展出各式阅读器。展览会共分三个馆:第一馆展出社会主义国家图书,第二馆展出其他国家图书(阅读器即在此馆展出),第三馆展出各国期刊样本。展品是按国家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复旦大学新闻系举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报纸展览会”。舒宗侨同志曾撰文介绍这次展览会并谓:“这是我国新闻史上仅有的一次世界报纸展览,也是继1928年德国科隆、万国新闻博览会后唯一的世界性报展”。(见《世界新闻事业》1980年第2期第14页)其实我国还有过一次世界报展。那是四年以后,1939年10月9、10两天,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举办了“世界报纸杂志展览会”。展出了来自30个国家的报纸500多种,杂志400多种。其  相似文献   

13.
乔晋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72-173
笔者将今年以来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差错,未见报的或者见报的,归纳整理略加以解析“以案说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一月中旬,中共江西波阳县委在召开全县通讯、读报、发行工作模范代表会议期间,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展出大跃进以来全县在贯彻执行全党办报方针方面的成绩。展览会分三部分:通讯工作部分、读报工作部分、发行工作部分、分别用图表、图画、各级干  相似文献   

15.
科隆国际摄影,影像博览会中国乐凯胶片集团第二胶片厂王世勤科隆摄影影像博览会,是在德国科隆市两年一度举办的国际性展览会。本次展览会时间为9月17日-20日,共展出四天。国际上几大感光胶片公司都参加了这次展览会,有柯达公司、爱克发-吉伐公司、富士公司、柯...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校对出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有些作者因为缺乏责任心或是笔误,稿件错误百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差错隐蔽性较强,极易造成见报差错.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  相似文献   

18.
个别见报稿件出现的一些数字差错,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也有损报纸的整体形象。报纸上出现数字差错绝不是小事,必须严肃对待,尽量杜绝。粗心大意是出现数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记者、编辑在采访过程中要细心再细心。记者对  相似文献   

19.
报纸文字质量差、见报差错多一直是令各报社领导最头痛的问题。我们河北日报也不例外。河北日报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采、编、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灭文字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和人民生活的教科书。防止报纸出现差错是办好报纸的一件大事。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结合巴音郭楞报办报的实际情况,浅谈报纸各种差错的误区、产生原因及防止办法,抛砖引玉,期望报界同仁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把党报办好。 报纸差错的主要类型 根据地州级党报的实践,经常容易出现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绝大多数出报前已及时纠正,个别的已见报): 一、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比如“即使”写成“既使”。用错成语的现象也较普遍,如“怨天尤人”写成“怨天忧人”、“名不副实”写成“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