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据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结合词义引申,论述“是”字用作判断词始于先秦时期,并从“是”字的意义及语法特点,提出辨析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教给学生判断单位“1”的方法: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是”“比”“相当于”等关键词后面或“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如:(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比”后面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2)甲的67与乙相等。“的”前面“甲”即是单位“1”。不知这样判断是否正确?———甘肃黄老师答:这样判断是不全面的,理由如下:一、这样判断没有抓住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规定: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相似文献   

3.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其正误所涵盖的知识面广,考法灵活多变,同时也很能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这一类问题一直是几年来高考的热点,然而许多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写或判断正误特别是遇到“少量”“适量”“足量”问题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便显得束手无策,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书写这类离子方程式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鲁少华 《求学》2001,(6):55-55
“地球上的大气”一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其中判断一地的气候类型既是本章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在考试中,除少量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外,更多的是在各类综合题中作为一道“门槛”出现,若第一步判断出错,后面的相关内容就会步步皆错。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准确地判断一地气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负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一个判断与它的负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按照这一规则,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可以通过“逻辑方阵”中的矛盾夫系得到直接确定,也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矛盾关系,就不够直观,它的等值判断需要一定的逻辑推演才能确定.在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对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从理论上解说的较多.本文试图从逻辑形式上对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求值方法进行一下探讨,以求得便于理解,容易掌握的规律.并试想对现行普通逻辑教材中通用的几个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  相似文献   

6.
命题导学     
要学好命题这一重要概念,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精读定义课本中写道:“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其中“判断”、“句子”要特别重视.“判断”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即命题必须对事物断言:是什么,不是什么.如“东京是日本首都”、“新疆没鳗鱼”.但不能既肯定,又否定,或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如“那个白种人好像是美国人”,“他的哥哥可能在北京工作”等就不算判断.“句子”必须完整,即对某一事物的前因后果必须交代完整,否则,既使使用“判断”,也不能说是命题.如“这部电脑”、“是逍逍的”都…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是"的辨析--并论"是"作判断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在《论语》中共出现58次,几乎包含了它在古汉语中的全部用法。“是”从指示代词演变为判断动词,取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上古汉语判断句普遍不用判断动词,由此形成“句法空位”表示判断的形式。二是作为指示代词,“是”因在判断句中常做主语、宾语、状语而贴近“句法空位”,并接受“句法空位”赋予的判断性。由于“句法空位”处于无形状态,“是”在句中同时占有主语和谓语、或宾语和谓语、或状语和谓语等位置,因而产生“这是”、“是这”、“只是”等语法意义,并削弱“是”的指代作用。如果其前后的主语宾语不需指代且明确,“是”就只做判断动词了。副词修饰“是”,则是对这一演变结果的证实。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例教学”法探析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法。美国法学院首先采用了这种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讨论真实案例中的法官评语,分析法官的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然后让学生将这种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运用到解决类似的案例中去。这种教学法重视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习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下称“课文”)后,有的学生认为:“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是好人”,有的学生断定:“李鸿章贪污腐败,是坏人”,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一些年轻的教师也卷入其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判断是属于思想方面的认识内容,事物情况是属于事物方面的认识对象。”[1]事实判断是对事物本身的描述和判断,价值判断则是对事物做出的有关“好”“坏”等的评价。“前者是理性分析得出的关于事实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师:请大家判断8、13、25、54、70中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生:能被2整除的数有8、54、70。生:能被5整除的数有25、70。师:你们是怎样判断的?生:我是用“试除”的方法判断的。生:我也是。师:用“试除”的方法判断虽然可以,但是速度慢些,特别是对较大的数。我有个办法可以立刻做出判断。不信吗?我们试试看。哪位同学愿意说数?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数,教师迅速一一做出判断,同时把这些数写在黑板上。师:老师为什么能对大家说的数迅速做出判断呢?因为老师这里拥有“金钥匙”。你们也想拥有“金…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即联立两曲线方程,通过判别式来断定其位置关系),也可以用几何方法(即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来判断位置关系)。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则通常只用代数方法来判断,能否用几何方法判断。下面我们通过“点变换”将椭圆变为圆后,寻求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滑轮组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同学们感到困难的几个问题现分析如下,供参考.一、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如何确定“几段绳子”确定绳子目数可用两种方法:①隔离分析法:假设用“刀”将动滑轮与定滑轮间绳子“割断”,把动滑轮与定滑轮隔离开,数一数直接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即可确定“几段绳子”.例如 判断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有几段绳子吊物体,可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表示“刀”,将绳子“截”成两部分.显见,下部分中直接吊着物体的是第2,第3,第4这3段绳子.②接触判断法:判断有几段绳子直接与动滑轮接…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隐藏着作者或是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学生借助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判断推理,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演一演”这些“可视化”途径,再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维判断、推理过程,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并带动其他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种种误解和疑问,围绕“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标准而非性质判断依据的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如何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三个问题。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5.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一部分现行普通逻辑学教科书中,对复合判断推理这一部分内容的叙述不够全面和深入,应当在“复合判断推理有无或然性”;如何准确地界定“肯定”和“否定”的含义;是否应把“复合判断推理的异化形态”列入教科书等问题上进行商榷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育分”和“育人”相互对立,这种对立的形成主要源于对片面应试现象的普遍反感和批判。然而,从哲学的矛盾观看,作为一种事实判断的“育分”和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育人”,二者属性并不相同,无法构成对立;即便“育分”也有价值判断的成分,但其价值主体不同于“育人”的价值主体,二者也并非必然对立。因此,不能主张用“育人”取代“育分”,而是要通过“育分”实现“育人”,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则需要持续改进考试命题技术。  相似文献   

18.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19.
吴睿 《陕西教育》2006,(12):45-45
一、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含有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不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但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命题不含“或”“且”“非”却是复合命题。有些命题含有“或”“且”“非”却是简单命题。这些使学生在判断简单还是复合命题时常常出错。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错对的辨析。  相似文献   

20.
因I^2C总线控制彩电技术较新、难,对大多数维修人员来说当它出现故障时很难准确判断。就此,文章在介绍I^2C总线控制彩电的特点与辨别方法的基础上,从“软”、“硬”两方面讨论了I^2C总线控制彩电故障判断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