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教师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道德发展不仅是教师专业化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实施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保障.教师是道德性的职业存在,教师具有道德的优先性.而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道德发展出现了以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代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不良倾向,出现了诸如职业倦怠和职业迷惘,追求物质利益、降低精神追求的职业平庸化,出现了敬业不够、不为学生做榜样示范的现象;一些教师突破道德底线,严重违背教师道德甚至违法,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行不一和道德冷漠现象,那是人们道德行动乏力的结果.道德行动是合乎人的目的具有自足价值的活动,它体现人性的卓越和伟大.从个体角度追究道德行动乏力的原因,主要是道德情感淡薄,体现为道德认同感危机、道德敏感性钝化、道德幸福感缺乏.改变这种现状,既要培养积极和真诚的生活态度,更要做出积极的、有行动的道德努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道德文化重要载体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可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养成教育只考虑学生的循规蹈矩,而不太注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前不久我目睹了这样一个场面:某校组织学生集体出游,班主任安排好学生上车后,已经是座无虚席,只好倚着扶手站着.此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让座,此情此景,这位班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仅感到自己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也引发了他的反思.其实,类似的学生道德文化缺失的现象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身上是时有发生的,只不过没有人像这位班主任那样反应强烈罢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道德的相对性、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王本陆 《新教师》2022,(3):12-15
解决教育两难问题应努力追求两全其美的结果,为此,在进行教育两难问题决策时,必须秉持道德良心办事.道德良心或良心是伦理学的重要术语,它是后天修养的产物,是人的综合性道德能力表征,是人的道德心理结构的功能表现.良心包含良知、良情和良意等不同方面,表现为人在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坚持不懈等.在教育两难问题决...  相似文献   

6.
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德性、情操和品行等的总和.现代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总体道德人格水平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道德素质滑坡,人格特征畸变,道德人格低下等现象.道德人格中问题的产生是由学校德育、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自身修行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引起的.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现代道德人格,除了重视目标和内容构建外,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解决教育价值迷失问题要着眼于未来,积极思考和探索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培育属于未来的孩子;学校教育改革要真正回应学生的天性和自我觉悟,学校应该是一个允许师生犯错误,但能成就孩子伟大梦想的地方;培养高尚的中国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努力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解放校长、解放教师需要从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德育困境的突破有赖于教育思路的创新,学校应创新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真实的道德体验,切实改变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个体对自身情感状态的主观感受,分享是个体在体验压力下产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传播现象.本研究采用现象学方法,通过对645名4-8年级儿童情感体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和道德情绪分享现象调查,以了解当前该年龄阶段儿童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分享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4-8年级学生在道德情感体验上表现出角色的低卷入性、诱因的高道德强度性、体验的负性偏向等现象学特征,在道德情感分享上则表现出分享情感的负性偏向、分享方式的直接性、分享要求的共感性、分享态度的真诚性和分享过程的控制性等现象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它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发挥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人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0.
校园精神暴力:一种隐性的虐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关涉人的生命成长,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旨归的.自古以来,教育就被视为善的代名词,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和伦理性,通过教师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然而时至今日,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道德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道德的发展,学校德育出现弱化的趋势.分数至上,轻视德育,德育中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实践能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将成为父亲或母亲.小学生进入一年级,教师就要把他们看成是未来的丈夫和妻子,对他们进行道德基础教育,使他们在道德上的成熟赶在性成熟的前面.他认为从小就可以教育孩子具有道德自制力,尊重别人,克服利己主义,树立高尚的理想,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进入青春期,产生性意识,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关口",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人既是大自然的生物之一,又是人类社会成员之一,既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人的性欲是受人的意识与意念支配的,它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是完全可以为意识所支配和控制的,关键取决于他(她)在性萌发和成熟期间,对道德准则、规范的认识和道德意志控制能力.因此,如果我们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了南京审计学院49名辅导员及其所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专兼职辅导员之间和男女辅导员之间在胜任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胜任力不同的辅导员在兴奋性、敢为性两项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忧虑性和紧张性,在各项特征上得分高的辅导员更加胜任本职工作.3.辅导员人格特征的自评结果与辅导员人格特征学生评价结果之间,辅导员人格特征的自评结果与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力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学生评价结果与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真正对学生道德人格产生影响的是学生评价的辅导员人格特征.4.在乐群性、兴奋性、稳定性、有恒性和独立性五项人格特征上得分高,世故性人格特征上得分适中,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征上得分低的人适合担任大学辅导员,他们的人格特征将会通过他们的为人处世风格、思维方式和习惯对学生的敢于负责、乐群合作、果敢自信、真诚守信、自尊自爱等道德人格产生影响,且对前两项内容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教育中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本是培养道德的场所,是以建设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但是自身却常陷入反道德的泥潭之中,比如,价值强迫、道德灌输等等。这些反道德现象,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反而形成了对学生的控制。本文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分析这些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期望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校德育重新回归德性。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和道德认知不一致.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另一种现象:学生道德认知的水平越高,行为与道德判断力的一致程度也越高.所以,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是决定其道德行为的最基本因素,而学生的道德判断又取决于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因此,在如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提升,是学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品德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16.
叶飞 《中国德育》2009,(1):87-87
学校德育本是培养道德的场所,是以建设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但是自身却常陷入反道德的泥潭之中,比如价值强迫、道德灌输等等。这些反道德现象,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反而形成了对学生的控制。这些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主要有道德高标准的遮蔽机制、价值内容的权威化机制、方法上的认知主义倾向以及唯工具化的社会放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张玉琳 《德育信息》2002,(6):24-26,23
所谓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正确处理或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但就道德发展的主流而言,它是用善恶荣辱等观念,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他人无关的、孤立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素养的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在"责任、细节、创新"六个字上下功夫。"责任"为先哲学家说,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目的。离开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觉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种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道德责任,是指道德主体应当对其自主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对于学生,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连最  相似文献   

19.
道德领域存在着个体差异现象,这是勿庸回避的事实.所谓个体差异现象,是指同一种道德规范作用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此,以往人们总是从道德接受者或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考察,这当然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但就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式本身来说,是否也具有某种决定这种个体差异现象的内在规定性呢?这就涉及到了道德民主问题.所谓道德民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每一社会成员,都应当成为一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道德行为的承担者,都负有履行一定道德义务的责任;在道德活动中人人平等,不允许有任何  相似文献   

20.
金诚  邓和平 《教育探索》2007,(1):102-103
人的道德素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而人的德性与德行养成则仰赖于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有效性.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则需要道德社会化的生成机制的化成性、体认性、践道性和制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