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要寄信买邮票就到集邮市场去,那里的邮票打折卖。原先有不少人热衷于投资打折版票,大批量买进待价格上涨后即抛出获利。也有一些集邮爱好者买一些题材好,印刷精美的四方连或版张邮票去收藏。随着这几年纪特邮票发行量不断加大,邮票打折现象不见好转,投资打折邮票者和收藏者均不见了踪影。现在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把大量的纪特邮票违规打折批销给邮商,邮商就将一些能高于面值的邮票成版成套卖掉,而把大部分成套邮票按面值不同分开批销给消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电信运营商在不同时期发行的各种制式的电话卡,有许多画面是以邮票为题材的。此文我们向集邮和集卡的爱好者,着重介绍一些以民国与解放区邮票为主图的电话卡。  相似文献   

3.
笔者准备草拟这篇文章时已经是2004年年底了,当文章与朋友们见面时估计会是2005年1月底了。笔者想对过去的一年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回顾的目的是为了今后的收藏与经营,同时也对今后的一年做了粗线条的展望,展望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去收获未来。甲申回顾2003年年底,国家邮政局发布了2003(406)号文件,规定邮寄包裹可以贴用邮票。虽然邮政部门对这个文件的执行打了折扣,但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市场上,打折的编年邮票价格有了大幅反弹,打折最严重的花票从3折调高到6折,编年邮票小型张从3元回升到5.5元。2004年1-3月,从年初的年册行  相似文献   

4.
半年来,邮政在消灭打折邮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如下:人气开始聚集,JT邮票一马当先全面回升,升幅达到50%-100%。而两翼,即老票和打折的编年邮票也在起步。老纪特、编号邮票价格平稳上升,编年邮票有一小部分已达面值,大多数品种正在向面值  相似文献   

5.
张锡杰 《集邮博览》2008,(10):72-74
1840年5月1日,英国发售了世界上第一套邮票,黑色,面值一便士,后人称为黑便士邮票。同年5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距今已有168年的历史。1878年7月下旬,中国第一套邮票清代《大龙邮票》开始陆续发行,至今也已130个年头。1976年6月意大利URMET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电话储值卡,同时意大利的SIDA公司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供公众使用的电话卡。电话卡首发至今才仅仅32年。  相似文献   

6.
韦伟 《上海集邮》2001,(11):8-8
8月22日9时,题示邮票首发式在北京建内大街邮电局举行,刘立清和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副市长刘敬民等出席活动。 市邮票公司发行首日封,开、闭幕封,全息封12种,邮折,邮册插页,大型珍藏邮册(含IC电话卡),加印双连邮资片12种,个性化邮品折,个性化邮品珍藏卡(含12个全张),纪念张13种等。  相似文献   

7.
翻阅集邮报刊时,发现集邮者经常关注的几个问题是:在邮局买不到邮票了,邮票只在邮票公司出售,而且刚发行时只卖一天。现在,贴邮票、投信筒的信件,已极其罕见;带邮票的实寄封,很难见到。邮票市场日见萧条,新票高开低走,除几十年前的老票外,一些新票一再打折、降价。因而不少集邮者提建议,发议论,但谁也找不出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11月8日,国家邮政局、省邮政局、市人民政府在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办题示邮票首发式暨中国舟船世界展览。中、葡两国邮政局和市领导出席。阎炳武在现场为集邮者签名。 省、市集邮公司制作极限片(2元)、原地封(2元)、版票折(28元)、卡书(198元)、电话卡2种(80元)、邮票影雕工艺摆件(彩色160元,黑白150元)、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一纸关于"杜绝邮票打折销售"的提案,使要求消灭长达十多年的邮票打折问题,成为我国集邮界最令人关注、最为迫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邮政管理层为了摆脱邮票深幅打折,邮市长期低迷不振的困境,可以说是利好政策层出不穷。但始终还是收效甚微,难遂人愿。今春被大多人看好的邮市行情又仅仅维持了短暂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邮票市场对邮票的发行量非常敏感。发行量小,市价坚挺;发行量大,市价疲软,甚至于打上个对折。然而印象中孩提时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大家都将“通信”作为给亲朋好友相互联络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邮票当时大量地、广泛地应用在通信、汇款、邮寄包裹等方面。所以虽然革期间发行的各种邮票动辄上千万,从没有听说有邮票打折贱卖的荒唐事,而且类似于发行量高达7500万的“毛主席最新指示”等邮票,如今更有极其不菲的身价。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打折邮票是由于个别预订大户急于回笼资金而造成的,那么新邮打折应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然而目前新邮一面世就打折,并非个别偶然现象。本人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主管部门关于纪、特邮票内部结算体制不合理,使许多集邮公司弄虚做假,移花接木。(2)集邮市场管理办法没有落实到实处。(3)邮票设计不够新颖,防伪技术不够高明,给不法分子造假提供了机会。(4)近几年来全年发行的邮票面值偏高,超出了大部分集邮者的承受能力。(5)邮票发行量偏大,超过了集邮者的需求量。(6)纪、特邮票窗口使用  相似文献   

12.
邮票打折是我国邮政一大顽疾,不仅给集邮者和邮政本身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败坏我国邮政声誉,引起各方广泛关注。2005年部分人大代表再次提出议案解决邮票打折问题。关于打折票的成因有多种解释,如邮票精品少、发行量大、面值高、新邮结算价偏低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 还有利益驱动在起作用。上世纪80年代新邮发行量并不少,高面值票也经常  相似文献   

13.
王景如 《中国集邮》2001,(11):35-35
我们说集邮有怡情、益智和储财的功能,从1992年编年邮票扩量发行以来,对绝大多数集邮而言,储财的功能几乎已经丧失。据有关人士统计,1992年至2000年,发行计划内编年邮票216套,至今仍有140套以上打折,平均打折幅度25%左右。今年发行的前14套新邮,又有11套打折。集邮从集邮公司订购新邮,眼看着赔钱。明艰人看得清楚,即使几十年以后,也不会有多大的增值空间。对二级市场上的大多数经营而言,他们多年惨淡经营,也有不少资金被编年票的盘子压得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14.
3月18日《中国商报》发表“邮票打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文章。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并提出了7项建议。杜绝国家邮品长期深幅打折。可见进一步规范加强邮票的管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5.
雨蒙 《集邮博览》2008,(10):68-69
反映时事要闻的渠道、方式很多,除了大家熟悉的报纸、电视等公众媒体外,邮票、电话卡因其载体的独特性和较高的收藏性,逐渐担当起宣传和记录重大事件的责任。与邮票的版面较小、材质受限等相比,电话卡可在不同材质上,以灵活的卡形、卡样表现所要展示的主题内容,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视点扫描     
1992—2001年纪特邮票销毁工作圆满结束据《中国邮政报》报道,历时94天的1992-2001年继特邮票销毁工作,到9月26日全部结束。此次共销毁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金额达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全国1992-2001年纪特邮票库存总量的94%。国家邮政局监销小组对销毁邮票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销毁流程安全、规范。经对各省(区、市)邮政局上交的应销邮票进行清点,实物与清单完全相符。邮票打折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据《中国商报》9月10日报道,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杨先龙等30多位代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治理邮票打折的议案,至今已经半年了,最近,杨先龙代表对国家邮政局的答复明确表示不满,认为销毁邮票只是治标,体制改革才是治本。再次要求国家邮政局从根本上改革邮票发行体制,强调:对邮票长期打折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打折与选择     
一提起打折,就联想起现市场上满天飞的打折的广告对人的印象,这些东西要么是过时或不三不四的淘汰货,要么是商家玩弄促销手法。然而对邮票打折现象,却都不全这样,而是按市场“无形之手”之说,这叫“我喜欢,我不选择”。什么叫“我喜欢,我不选择”,就是当一种商品出现,它的出路无非是两条:一是消费,二是投资。邮票作为特殊商品属性,它也脱离不了这两条路。何为“我喜欢”,就是看好邮票的文化内涵魅力或投资回报的潜力,又为何“我不选择”,可能因为我所喜欢的东西其价值,并不是我的预期值。当“我不选择”增多,减少对它的要求,就迫使出现大量的打折邮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邮市颇不景气,新邮频频打折,造成邮人手中的收藏市值大幅缩水,邮协会员不断流失, 甚至连一些依靠投机或投资生存的邮商也迫不得已纷纷改行。可以说这都是邮票掉价惹的祸。然而,邮圈里总有一些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9.
杨先龙等人大代表去年再次提出了关于中国邮票打折问题解决途径的议案。杨提案第二条,谈到邮政应容许消费者自由兑换高值邮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上半年,对1992-2003年编年邮票的销毁已呈如火如荼之势,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也已逐步显现,其标志是1992年以来所发行的编年邮票价格正在不断回升,不少品种的价格则已经升至了面值。应该说,让投资者和集藏者痛苦十多年的编年邮票打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