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黎炜 《收藏》2006,(9):99-100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个重要的历史暑期都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寺院,庙宇、宝塔、石碑、陵墓等纪念地,其中最受崇拜的莫过于该宗教的发源地和创始人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牌坊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岛上名胜古迹众多,寺院、庵堂、殿篷星罗棋布。曾有二百四十余座。最著名的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院,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我国清代典型的建筑群。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以观音道场为首,被誉为“震旦第一佛国”。普陀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21~22日,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浦东新区佛教协会主办,法华学问寺、南山古寺、会龙寺等名寺承办,包括加拿大、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学者、法师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对都市佛教起因、发展以及未来与都市人群的融合趋势做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近代以来,太虚大师首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都市佛教正是"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以"随缘不变"理念慈悲度化众生的结果。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都市佛教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都市佛教能否健康发展,关系着佛教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想、技击理论的影响;佛教则表现为对武术的连续性发展和普及规模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志敏 《精武》2007,(10):40-41
宫宝田1871年出生于胶东马石山脚下的青山村,13岁跟董海川学艺。董海川原是清咸丰皇帝的武林总管,他把道教的八卦掌同佛教的少林拳融合起来,按《周易》卦象数理,独创了一种叫"八卦游身连环掌"的"八卦拳"。从此中国武林内家便把八卦拳同太极拳、形意拳并称为三大拳宗。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7.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三武一宗”佛教法难为切入点,阐述中国武术在佛教法难前后的流向与变化。佛教法难在对佛教进行打击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武术的大融合,密切了武术与佛教禅宗的内在联系,丰富了中华武术的理论与习练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宏书 《收藏》2008,(12):90-93
艺术品市场上的佛教造像,最受人瞩目的当属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它们是近年来佛教造像拍卖的热点。然而清代佛教造像艺术品却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清中早期的佛教造像,独具魅力。当永宣宫廷造像在市场上价位达到近千万乃至几千万元的时候,便只能成为顶级藏家的珍藏,多数藏家只有望价兴叹了。清代佛教造像据有价格优势并蕴涵着很大的升值潜力,占有了稳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日武术对佛学、佛教借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与观察访问法,就中日武术对佛教的借鉴进行比较研究。佛教的式律、佛教的禅修,佛教禅宗的认识论,为中国武术体系的健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日本武士把佛学作为化教养的必修科目,特别在解决“武”之生死决斗时的“心”的问题,用佛教的“禅”的修炼,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11.
何平 《收藏》2020,(2):116-121
在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位肌肉发达、须发浓密、高鼻深目、手持大棒(有时候还持拂尘)的武士形象陪伴在佛陀身边。这位带有强烈希腊人外貌特征的人物,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甚至像喜欢把自己塑造成赫拉克勒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佛教中,这位佛陀的"保护神"是执金刚神(Vajradhara)。尽管在汉传佛教文献中,这位"赫拉克勒斯"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佛教神衹,但是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他却几乎是任何佛传故事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金申 《收藏》2015,(1):148-150
佛造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甚至有将佛教称为像教的。今天我们翻阅佛教史籍,甚至历代高僧传记,里面关于塑造佛像、绘制壁画、建寺起塔之类的记载极为丰富浩瀚,真有读之不能穷尽之感。在佛教文化圈内,遗存至今的大小石窟、塔庙数量庞大,而流布于全世界的公私立博物馆、私人收藏家以及古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华武术史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等有关史料,论述历史上佛教对中华武术的影响,力求公正评价佛教在中华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揭示中华武术中的佛教文化内涵,旨在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4.
张咏梅  陈世钧 《收藏》2008,(2):66-71
军持——印度民族的水瓶 军持是梵语的音译,意为“水瓶”,本是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它咽细腹粗,盛水洁净,有盖防虫,避免杀生,在佛教兴盛之后为印度佛教徒广泛使用。印度佛教徒所用军持有两类:净瓶与触瓶,净瓶是瓦质,触瓶为铜质。军持随佛教传入中国不争净、触,都称净瓶。随着佛教逐渐中国化,净瓶成为中国佛教仪式的法器而被赋予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秋 《集邮博览》2012,(6):84-87
塔源于古印度,是安葬佛祖舍利的佛教建筑。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对塔十分陌生。汉明帝尽管把传播佛教的使者迎进了洛阳,但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势必改变塔的本来面目。中国最早期的佛塔,主要是楼阁式的建筑。唐朝至辽、金是我国佛塔发展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6.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力光 《收藏》2010,(6):130-136
西安碑林迄今已有920多年的悠久历史,向以收藏碑刻享誉海内外。院内碑石林立,名碑荟萃,所藏各类碑刻达4000余方,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圣殿”。与这4000余方碑刻藏品相映生辉的是同时收藏的众多古代石刻艺术品,它们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和其他石刻三大类,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佛教石刻造像,总数达400余种,不仅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而且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佛教思想对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体育的发展现状,认为佛教思想中的某些哲学观点对我国现代体育的影响,应重新对其加以审视和认识,并探讨了佛教思想中某些观点在现代体育领域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飞 《收藏界》2013,(12):80-81
舍利匣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称舍利子,原指释迦牟尼佛诅尸骨火化后的遗物,后来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后的遗物。它包括骨舍利、肉舍利等。舍利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有的呈莲花形。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8)
正导师简介: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文史学家、画家。"文革"中在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内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统工作数十载。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多年,归国后为国家文博系统培训文物骨干,在海内外高等院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教文物。在央视《寻宝》节目中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尤深。在佛教学术研究、文物鉴定、文史考证等方面著述丰富、在国内外学术界有深远影响,是行业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善禅意题材和草原人马书画,个人书画作品拍场屡创成交高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