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试验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并分析了密度、氮、磷与双低春油菜产量、含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氮、磷施肥水平对春油菜产量、产油量影响显著,氮、磷施肥水平对春油菜含油量影响显著,密度对春油菜含油量影响不喧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Cd2 、Pb2 、Cr2 处理对甘蓝型油菜黔油12号、黔油14号、黔油18号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Hg2 、Cd2 、Pb2 、Cr2 胁迫下,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油菜叶绿素总量有下降趋势。三个油菜品种中,黔油18号对重金属耐受性最强,黔油14号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硫酸锌、钼酸铵及两者配合喷施,对油菜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将等量硫酸锌与钼酸铵混合酿配成0.1%的溶液,在油菜初花期喷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启动子序列中含有E-box(CANNTG)元件的基因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ADS、DBR 2和CYP71AV1 启动子中均含有此序列元件.研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青蒿中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80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是处理的最适浓度;80 μmol/L油菜素内酯处理4 d 后青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1倍多,在该处理条件下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ADS, CYP71AV1和DBR2 的表达均被上调.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通过促进青蒿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而增加青蒿素的合成.这一研究结果对生产上提高青蒿素含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油菜免耕是在前作物收获后不耕翻的板茬地上进行播种和移栽油菜的方法.在栽培过程中,除要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定苗外,还要严防杂草、科学施肥、搞好防冻工作等,这样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以猕猴桃品种秦美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猕猴桃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提高了猕猴桃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和光合参数的水平,猕猴桃的总产量、平均单果重和其内在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多因子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Cd2 、Pb2 、Cr2 混合溶液处理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黔油12号、黔油14号、黔油18号萌发的影响,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表明在重金属多因子胁迫下,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油菜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根系长度均有下降趋势。3个品种中黔油18号对重金属多因子胁迫有明显的耐受性,黔油12号次之,黔油14号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袁德奎教授     
袁德奎,男,1960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植保专业,现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教授。袁德奎教授参加工作以来,潜心从事农作物的遗传育种、栽培、植保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种子》、《中国作物品种资源》、《中国油料》、《中国南方果树》、《安微农业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主发表了题为“油菜的品质性状变化与菌核病发生关系的研究”,“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9AB的选育研究”,“抗耐油菜菌核病品种资源筛选与鉴定方法的研究”,“油研一号特征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铜仁地区柑桔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中耕比免耕增产达显著水平,667m2增产量为10.0kg,增产率为13.3%。中耕比免耕产值增收30元,而费用却多开支60元,增产并不增收。本文认为,油菜比较经济的生产措施是667m2深施颗粒油菜专用复合肥50.0-l00.0kg一次作底肥,结合施用旱地除草剂之后,不再中耕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砷污染土壤中种植的蔬菜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在砷污染土壤中种植生菜和油菜,利用体外消化(in vitro)方法评估其生物可给性,计算食用砷污染蔬菜条件下人体砷的每日摄入量,评价蔬菜中砷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生菜和油菜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均随着蔬菜中砷含量的上升而逐渐降低.在固液比为1:30的条件下生菜和油菜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9.13%~49.39%和27.13%~51.95%,在固液比为1:100的条件下生菜和油菜的生物可给性大幅提升,分别为42.39%~79.09%和37.40%~76.59%.在固液比为1:30的条件下,添加外源铁可使其生物可给性分别下降到22.24%~37.88%和23.36%~47.56%,添加外源钙则对其生物可给性几乎没有影响.食用砷污染土壤种植的蔬菜会使人体摄入的砷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砷每日最高摄入量标准.在提升消化液中铁浓度0.006 7 mol·L-1的情况下,砷的生物可给性降低约6.89%~11.51%,食用含铁的食物能有效地减少人体对食物中砷的摄入.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以沈阳市大民屯镇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为平台,进行为期一年的设施蔬菜轮作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和蔬菜中的As、Hg、Cr、Pb含量均处在安全范围;Cd由于输入量较大,在土壤表层呈现富集状况,直接增加了该地区重金属污染风险. 菠菜-西红柿-芸豆轮作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土壤中Cd含量,降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 菠菜体内Cd含量超标,不宜在该地区种植. 建议将轮作模式改为油麦菜(或油菜)-西红柿-芸豆.  相似文献   

14.
固定的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嵌入到产品中的虚拟土在区域间进行流动。研究虚拟土有利于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全球化。虚拟土的定量测算亟待解决。基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测算甘肃省农产品、畜牧产品、森林和工业产品的虚拟土数量。结果如下。1)糜子、胡麻、大豆、谷子、棉花、油菜、大麻烟叶、当归和冬小麦属于土密集型作物;洋芋、春小麦、高粱、玉米、葡萄、苹果和稻谷的虚拟土比较适中;蔬菜、甜菜和白兰瓜属于土稀疏型作物。2)棉花、油料、稻谷、甜菜、葡萄和玉米农产品的虚拟土分别是5.91、5.67、1.45、0.23、1.77和2.10 m2/kg。牛、马和绵羊三种活动物虚拟土分别是69.28、46.68、48.56 m2/kg。牛肉、羊肉、羊毛和羊绒的虚拟土分别为197.91、115.61、693.66和5.39 m2/kg。葡萄酒的虚拟土为76.84 m2/kg。虚拟土地数量具有累积放大效应,随着产品链的增加而增多。虚拟土的对比关系是:工业产品 > 饲养动物 > 农业加工产品 > 农作物。3)在甘肃省的林地中,阔叶林的虚拟土比针叶林和混交林多。自然林的虚拟土远大于人工林;甘肃省河东地区林地虚拟土大于河西地区。增加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数以及缩短生产周期是降低虚拟土的有效途径,例如发展立体农业,增加建筑物高度。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关键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要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审计和资产评估,做好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工作,严格不良资产的申报、核销、移交、处置行为,加强对改制工作的监督。只有坚持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相似文献   

16.
人为的报刊分等,身份歧视,约稿限制,地域歧视,研究局限,经济因素等原因,使得偏远地区地方高校教师发表论文困难。需要从改变学术评价,争取各级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办好本校学报等多面进行改进,努力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培养党的干部的党校图书馆,传统观念上是围绕着如何为党校师生服务。在数字出版时代,无论是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应转变观念,以全体校内校外读者为中心,对图书情报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着力进行开放性图书馆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开放性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