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等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提高。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需面对季节气候的变化,如寒冷温热、大风暴雨、电闪雷击等,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必须承受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只有灭绝淘汰。因此要加强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而体育活动和锻炼,是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简论大学生社会化与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大学四年是走向社会前的最后准备,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跨入社会后的成败。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体育在大学里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体育活动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学生经常参与体育实践活动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能在人际交往中提高适应能力,有利于个人的人格与社会需求,达到理想的协调.但是,如何逐步的并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呢?本文提出,应以情景、情感和交往为切入点;以竞争与合作为主要手段;以意志力的提高为主要追求目标.这样的步骤是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现象,联系未来社会生活、学习、工作需要,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心理拓展训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推动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幼儿的身体发展的特点看,幼儿身体器官、系统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其组织比较柔嫩,在这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适度的体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且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个性的和谐发展,塑造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忍耐的性格,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的愉悦情绪。我们在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健康,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王红芳  王艳 《考试周刊》2007,(48):155-156
人们在定向运动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定向运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交往、合作、竞争、组织、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克服困难,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拓展训练的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竞争能力,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富强。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本文探讨了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以期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带来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在人格心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所包括的人格动力学理论、生活风格理论、社会兴趣理论和创造性自我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有助于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应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发挥体育教学评价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荆山山地是楚国发祥之地,音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荆山打调是伴随着当地的生活习俗、劳动生产而发生发展的,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借助民间习俗折射出当地的社会生活面貌、人们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极具地方特色;它又使各种民俗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流传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传承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也会跟随民俗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种即兴性与适应的特点。在今日之楚地,民间器乐演奏活动即与当地的婚嫁、丧葬、祭祀、岁时节日、生产劳动等方面联系紧密,活动仍然十分频繁。  相似文献   

15.
最新修订的“智力障碍”定义系统,更加注重个人功能状态的改善,强调特殊教育就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支持体系,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形成广泛的社会适应技能为主要目标,并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构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A number of signs indicate that universities that rely on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activities lose ou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ompetition. Such a threat is undoubtedly present; however, what is called for is not a change in basic function but a mod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university to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a sense, a university becomes a market category in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cannot dispense with a comprehensive dialogue with its environment. It follows that indifference on the part of a given university to its environment represents a more severe threat to it than glob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factors of vitality, quality, and adaptability, a strong regional role is also critical.  相似文献   

17.
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竞争、自我意识和开拓创新及爱情观的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在情感、社会适应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兴趣、动机、意志、人际关系、竞争、自我意识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组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改善大学新生的社会功能,并促进其个人成长。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通过对小组工作模式、小组目标、小组成员、小组工作的时间、地点、具体活动和评估方式等具体内容的探讨,为辅导员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完成入学适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笑天 《教育研究》2005,26(10):28-34
依据对全国12个城市1 786名在职青年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工作、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考察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除了未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外,两类青年在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别。认为独生子女不适应社会的看法没有获得证实, 总的研究结论不支持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好的负面偏见。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成败。因此,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培养和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