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好的鞋子不是那双价格最贵的,也不是那双款式最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脚的。同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却往往被我们过于“功利”的眼睛所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常好心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根本的园地,但对学生来说,学校不是唯一能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地方,因为同时他又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尤其让我们看看家庭中父母的心理对孩子的影响。作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如果孩子确实能如父母所愿,  相似文献   

4.
<正>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  相似文献   

5.
彭晓红 《云南教育》2014,(21):40-41
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能满足孩子需要。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情感和成长需求,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创设适应这种需要的更富于生命力的开放课堂。  相似文献   

6.
让孩子慢慢成长,是因为在这个强调效率与速度的浮躁时代,有太多“催子成龙”与“逼女成凤”的教育悲剧在我们身边重演。学习付出的成本,不仅包括学习费用和取此而舍弃其他的机会成本,还包括孩子生命消耗的成本。最流行、最昂贵和最高效的教育,并非就是最好的教育。过重的负担会使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教育感悟361: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就是探索未知。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的自信来自成功的经历。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需要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8.
本色语文     
<正>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即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  相似文献   

9.
智者曰":爱孩子不是给他最好的,而是给他最需要的。"而对于求知欲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学龄前的孩子而言,亲子阅读就是一份无所能及的厚礼,亲子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正面的接触世界、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一起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天成,一起探索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11.
一、学前儿童专注力教育的必要性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与对知识的吸收。乌申斯基说:"注意就是一扇门,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灵魂的东西都要通过这扇门。"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渴望走向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到达成功的终点。能够到达终点的成功者,并没有什么比别的孩子性格优越的条件。科学人员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陈曦 《家教指南》2005,(5):59-60
小学阶段的学习绝非如有的家长朋友想的那样,不需要讲究什么方法,以为孩子只要顺乎自然地学学就行了。但事实上,仅是“靠天收”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实在是凤毛麒角。而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一个人在他可塑性最强、记忆力最好、学习兴趣最旺盛的年龄里,所做的事只是围绕分数抠教材、做习题,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最可痛惜的浪费和禁锢。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你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囿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还无法达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最适合他的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来给以弥补。为孩子创造最适宜他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去做和能够做到的,好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当今对"教育"的理解,正被强加的词冠,而掩饰了本真。譬如诗意教育、幸福教育、阳光教育、朴素教育等等。我以为,教育是朴素的,朴素的教育最美,朴素的教育有着持久的生命力。那么怎样体现教育的"朴素"呢?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育必须回归本真。然而,反观当下教育,我们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然而身体素质却急剧下降;我们的孩子也许分数考得很高,人文素养却严重缺失;我们的孩子也许各个方面能争第一,但缺少合作精神;我们的孩子也许通过拼时  相似文献   

15.
习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各种习惯是否养成,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良好学  相似文献   

16.
李瑞芳 《小学生》2011,(1):19-20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张淑萍 《教育》2011,(36):57-57
<正>今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经历了高考的"磨练",我想每一位曾经有过高考生的家长更能深深体会其中苦苦煎熬的滋味。在高考的竞争中,少许孩子是快乐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因为高考这种制度,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社会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常常会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每个孩子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孩子换一种活法"这句话不是教育名言,也不是出自著名的教育家之口,这只是一位普通的旗县级教育局长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就是赤峰市翁牛特旗教育局局长刘志宏。的确,这一句寻常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不怎么有力,但它却不知触动了多少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不知激起了多少教师为教育改革而拼搏的信心。笔者是一个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曾看过很多教育名著,摘录过很多教育名言,也进行了许许多多教改实验,但从未达到如此境界——让自己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一、为什么"要让孩子换一种活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回顾一下我们很多学校的教育现状。学校应该是孩子一生中最向往的地方,是幸福的乐园,是社会最尊重、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但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开出"思想之花"。一、抓住现在:从"听话教育"转向"解放教育"在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评价孩子和学生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有很多家长、老师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