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摄影图片《挟尸要价》在2010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的评选中以全票获得了2009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这张照片在获奖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学术界的非议,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这张照片的发表  相似文献   

2.
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那里就会有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的摄影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让世人每次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3.
由高润·托马斯艾维克拍摄的《利比亚的冲突》,一颗炮弹带着浓浓硝烟横空飞过,令人过目不忘。照片极富张力和表现性,完美地捕获了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的精彩瞬间,契合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华赛评选永恒的主题,堪称2011年战地摄影作品的精品之作。这张照片从一开始就广受质疑,能得到这样一张近乎完美的照片几乎是  相似文献   

4.
徐斌 《新闻实践》2008,(4):F0003-F0003
翻看"法新社2007年度最佳图片",发现了两张很有意思、又非常相似的照片(见附图一、二)。这两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他们不是一般人,而是美国"第一夫妇"——乔治·布什夫妻。这对美国第一夫妇在不同地方做着一件相同的事——亲民:丈夫布什在白宫草坪上与受伤伊战士兵跑步;夫人劳拉则在一个遥远国度与那里的病人攀谈。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阅读,会让人发出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5.
《我好想爸爸妈妈》这组照片荷赛获奖之后,网上有同行表示对这组照片"看不懂",也有人觉得这是"摆拍"的。我觉得,有质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当时我纯粹是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之所以选择用了教室背后那些已经用了十多年的玩具做背景,或许是因为,这个画面与我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场景比较像吧,尤其是那个木马。虽然是些冷冰冰的铁艺玩具,却存储了孩子们的童年岁月。  相似文献   

6.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父亲霍振礼作为一位核试验老人,带着几分自豪,拿出保存的几张照片给我看,讲起了他当年刚进科技档案工作大门的故事。照片共四张,一张是首次核试验的烟云照片,是国家公开发表过的,但是他在现场直接看到了那一瞬间的壮观景象;一张是他参加首次核试验现场的工作照;一张是庆祝宴会请柬;还有一张是核试验绝对保密时期的"祝寿照"。父亲讲的故事自然也离不开这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8.
徐宏 《大观周刊》2012,(27):187-188
在胶片时代有着很多经典黑白胶片照片,它具备着不同的风格,虽然它没有现代照片华丽的颜色,但是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摄影师的思想,望着那具有银盐颗粒的一张张照片,望着那将光线,阴影、结构、纹理都表现在一个黑白的视觉空间上,表达了一个特殊场景的氛围、情感或者时间,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彩色相片所能表达出来的一个特殊风格。这恰恰使得人们对此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用phootoshop cs5中详细介绍几种方法,以得出最好的数码转黑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衡量一张新闻照片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它的题材是不是积极的、革命的,是否符合革命实践和体现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这是照片的灵魂;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它的形式是否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否能充分地,鲜明地揭示主题思想,是否能打动人、感染人。“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些读者或观众对某些照片的批评。的确,现在绝大多数的摄影工作者对照片的题材和内容比较注意,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竖持。但有一些同志则不大注意或不大讲究表现手法和造型技巧,拍出来的照片往往是平平淡淡,感人不深,即上面所讲的“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里,举两张照片为例。一张题为“里弄妇女大战钢铁”,另一张题为“家庭妇女炼铁”。这两张照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摄影"数字化"之前,一张出色的纪实照片常令人拍案叫绝。但自数码相机在摄影记者中普及后,一些"精彩"的见报照片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疑问——"这张照片有没有被‘做’过?"而且这种疑问,很多情况下,只有拍摄者自己心中明白答案。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因假照片被炒的事,在业内及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新闻摄影真实性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反思。2002年10月20日,杭州举行一年一度的烟花大会,图A和图B两张见报的照片是在同一个点拍摄的。很明显,B照作了假,右上方的一朵礼花看得出是通过电脑"加"上去的。因为此处已超出了烟花施放的范围,礼花不会在那  相似文献   

11.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4):89-93,97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探寻之后,"荷赛"重拾传统新闻摄影理念,重归传统新闻摄影"老路"。第55届"荷赛"获奖作品题材高度集中于"阿拉伯之春"与"3.11海啸"事件,体现出该奖记录历史的特点。获奖照片具有以情动人、体现高水平的专业素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动态     
荷赛摄影奖揭晓美军疲兵照夺魁2月8日,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又称荷赛)获奖名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英国《名利场》杂志的摄影师蒂姆·赫瑟林顿拍摄的这张照片获得2007年年度照片奖。  相似文献   

13.
在石家庄市档案馆里,有一张“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头像素描的照片,仔细辨认,落款处写有“一九五0年十月五日上午七时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悲鸿”字样。这张素描写实、传神,风格很像徐悲鸿的作品。但由于不清楚这张照片的来历,而且多年以来谁也没见过素描的原件,照片上的字迹已被他人描写过,所以真伪难辨,以至这张珍贵照片尘封多年。  相似文献   

14.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间,两张照片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一张是老虎的,一张是羚羊的。"藏羚羊"事件已尘埃落定;一些网友还在瞪大眼睛,等着看"骑虎难下"的责任人如何尴尬收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老虎  相似文献   

17.
3月25日,我拍摄的照片《光膀赤脚穿“火海”》在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获奖.获奖的是一张照片,背后是千万倍的付出——我前后花了5年时间关注“炼火”,最终从1万多张图片中选中了这张. 磐安“炼火”起源于远古时代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古代“拔除”习俗的遗存.在民间,“炼火”含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美好愿望.有关“炼火”活动的文字记载可上溯到宋代.宋代以后,“炼火”年年举行,成了当地仪式最隆重、参与面最广、场景最壮观的一种大型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8.
林成文 《新闻前哨》2013,(12):26-27
《湖北日报》2012年3月25日的一版.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我们觉得很惊喜。 在平常,《湖北日报》一版总是挤得爆满,很多好的新闻不得不忍痛转到内页版,图片刊发常常难以舒展。获奖版面按照值班总编曹山旭同志“版面不能注水,把重头稿件做足”的意见,与当时任武汉新闻中心主任的韩炜林同志联系,找到了一张“蛟龙号”深潜下水的资料照片,和“武汉跃居全国三大装备制造高地”一稿配发。  相似文献   

19.
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有一座新闻博物馆.里面最新的陈列是这张今年在“华赛”获奖的照片.最“老”的陈列之一是1837年殉职于新闻记者岗位上的记者名字.从那以后.这个名单增加了几千人!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新闻实践》2005,(2):F003-F003
搜索2004年的"最佳照片",发现两张很有意思的精彩的人物照片。把这两幅照片放在一起看,不禁让人莞儿这太像是一组"姊妹篇"了!相同的人物,相同的影调,相同的非色(黑白),相同的形象语言,相同的表现手法……画面主体的最大不同,只是人物的背向相反:一个"面对面",另一个"背对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