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元导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较为集中,重点突出“社会经济”和“化”两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注意结合课本历史地图,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替和民族交往的时序和空间关系。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受破坏并迅速恢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3.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国家的分裂、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饱经战乱,但也促进了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的愿望。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加深了友谊与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加速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这一时期,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汉朝儒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三纲五常的罗网被撕破,人们驰骋着无穷想象去重新思索,探求宇宙、人生、科学、文学和艺术,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了两汉所未有的活泼多姿、清新洒脱的现象,并以澎湃之势向前发展。怎  相似文献   

5.
吴洁 《初中生辅导》2023,(Z4):91-93
<正>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若干次分裂的局面,但都是短暂的,最后总是归于统一。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主要纽带有: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历了分裂,但在分裂中又酝酿着新的统一,同时这一时期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中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赵竹红 《新高考》2006,(5):68-7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政权;各族自身的发展概况;中央政府和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突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明确本专题重点:三次民族大融合高潮史实及其影响;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尤其是对当今的热点地区如新疆(西部大开发和反恐问题)、西藏(宗教、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或反“藏独”分裂势力问题)、台湾(祖国统一问题)、东北(振兴国家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问题)的有效管辖;明精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难点:民族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在各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要上好这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共350年,除两晋有过30多年的短暂统一外,其余都处于分裂状态,总的趋势是南北对峙。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教材《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分裂局面如何结束?新的大一统局面又如何开创?北朝的历史进程,正是解决了这个大课题。而民族融合,它既是这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成为促进统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因。本节教材叙述了自386年扭拔挂建立北魏,到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历史。教材包含四个内容,其中,孝文…  相似文献   

9.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第三章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1.从政治上看。(1)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东汉末年,军事集团割据混战,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兵南下,企图统一全国,但兵败赤壁,三国鼎立局面初现雏  相似文献   

10.
小学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发掘这些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激励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继承光荣的民族传统,滋生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是历史教学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如何发掘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素呢? (一)统治阶级人物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对统治阶级的看法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加以分析,看他们的作为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创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以后推行郡县制度,统一钱币、文字、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汉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汉、唐、明、清时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世人所瞩目,也最为历史家所重视.相比之下,长期分裂、动乱频仍的魏晋南北朝,却总是被目为黑暗、倒退的世代,似乎无足称道.其实,这只是一种偏见.魏晋南北朝,不仅作为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一个历史时代,有其不可剥夺的历史地位,而且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各民族的大融合,政治制度的演变,文学、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对隋唐及其以后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在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封建依附关系的增长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封建关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是:由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更加发达;文化高度繁荣。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期。  相似文献   

13.
民族理论课,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必修课。针对目前形势,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及稳定;强化国家认同教育;宣讲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世界上最好的政策,使各民族青少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周全 《华章》2013,(28)
夏朝的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从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到春秋、战国的封建国家以及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发展历史,这是从民族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态势,也是比较普遍的历史分析方式,本文将拟从历史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代我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以来时断时续的分裂纷争的局面,又形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繁荣的封建统广的大帝国。封建的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国防力量又有了显著的增强和发展。繁荣昌盛的隋唐大帝国必然要进一步扩大业已形成的对四邻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深对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作为联系各国的海上桥梁——海上交通也就空前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半岛海上交通的主要对外国家仍然是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对内仍然是沿海岸南北航行。  相似文献   

16.
继唐五代所建立的北宋政权,是在封建经济特别是作为封建经济补充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960年至979年近20年的时间内,北宋政权次第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同时在统一的过程中,又建立和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就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总历程来说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但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向前发展的结果,在阶级和阶层的关系上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情况;同时这一时期在民族问题方面也由于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的先后兴起,各族的统治者力图扩大剥削面,相继南向发展,建立了辽、夏、金、元等国家,和汉族的宋王朝产生了剧烈的民族斗争.在北宋的时候,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阶层操纵政权,这一阶层为着保护他们对农民的剥削特权和商业的利益,故对外坚主求和;而对内由于大量集中土地,抢夺财富,造成了阶级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对立.因而北宋的统治者便把主要力量放在对  相似文献   

17.
钱国旗:关于中国历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我们已经举办过6次研究生课程论坛,这次的主题是“三国文化政策”。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动荡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意识领域虽出现了反儒家名教的自觉趋向,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策运行中,儒家名教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由于国内各民族的大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开放、融合的倾向性。玄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国以前历代民族政策的回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抚”为主;一种是以“杀”、“掠”为主。以“和”、“抚”为主,就是怀柔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范缜和《神灭论》;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岗石窑的雕刻艺术;陶潜的田园诗。使学生认识:祖冲之的圆围率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发现;《齐民要术》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科技著作之一,从而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范缜和《神灭论》。难点是民族大融合促使了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新发展。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经济上和民族关系上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新课:这一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使北方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北方农耕技术向江南推广,促进了江南的开发,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发展。如数学上圆围率数值的精确计算,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发现,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我的理解,民族精神不是别的,它根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受异民族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民族意识的集中表现。我们要发扬的民族精神,指的是其中的正面的、主流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历史转折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突出。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民族经受着时代的严峻考验。所以,毫不奇怪,从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时期,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这一时期,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精神都有鲜明的表现而显示其时代性。“五四”前后这段时期,我国开始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