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尹诗 《河南教育》2010,(9):77-78
大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职责。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注重大学语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利用大学语文的批判性资源可以实施批判性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结合大学语文的人性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人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人格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4.
徐秀梅 《广西教育》2022,(2):109-113+117
本文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从历史学科的本质出发,对中学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历史阅读课堂”的教学主张,指出教师可通过话题式导入、批判性阅读、开放式讨论、表现性评价四个环节,以史料阅读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像历史学家一样的思考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不同的策略,旨在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授学生获取、评估和利用历史信息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应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和热爱,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人格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在发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这一途径来促使学生人格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具有熏陶和浸染的作用,但是如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历史教学难以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影响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和平  欧燕斌 《教师》2019,(9):101-102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挖掘历史史料、感悟历史风情、设计思辨问题、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进行历史解释等途径,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唯物史观有初步的掌握。并在历史学科的熏陶下,增强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本文探讨了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下历史教学的功利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悖离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本源。本文从历史的生动性、真实性、思辨性、人文性等方面阐述对于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性,是中学历史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是历史教学的底线。中学历史教育务必使学生形成史证性思维意识,不仅在于能使学生理解史学的发展会不断丰富、完善对历史的认识。避免把课程(教材)中的“历史”当作是绝对客观的教条,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言必有据的严谨态度。这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现代公民所需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该将思辨融入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中,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张力,引导学生“慎思之”“明辨之”,在辩证性的思辨过程中,以思促学,深度解读,批判性吸收,真正提升学生言语素养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思考和评价能力,以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历史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聚焦于“审辩式思维”的深度学习方法。审辩思维强调思考、推理和论证,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教学中的审辩思维培养策略,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发展审辩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分析与评价信息的清晰性与正确性、准确性与相关性、广度与深度、含义与重要性以及信息的道德合法使用等,并最终做出指导信仰与行动的判断.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关键是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向每一个学生提供的应该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这种教育促使学生把批判性思维应用到他们熟悉与关切的现实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4.
李慧 《甘肃教育》2008,(7):46-46
在中小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是各学科共同的任务。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中提到,“思政教育应坚持正确方向,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让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品格”。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便是使他们在系统性学习中获得学科关键能力,拥有正确的三观,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学生具有思政素养,才具有理性认知、辩证思维与坚定的政治信仰。进而,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多种能力,更好地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新时代的建设中奉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6.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低中年级学生生性爱动,他们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纳入历史课程目标的培养中。虽然叙述中并未直接提及批判性思维,但不管是历史思维能力还是历史价值观念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从中小学做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是下一步中小学主要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故而,历史教学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几年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马桂珍 《文教资料》2010,(2):142-143
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无可置疑的应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素质、磨砺意志、完善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对这个任务的完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是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素养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学历史素养教育是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借鉴能力等,以丰富自我,提升个人的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